熨燙原理與熨燙設備的研發
摘要:用創造學中的思維原則提出了四要素的熨燙原理,并用它分析了正在應用的熨燙設備,探討了熨燙設備的研發方向,供研究熨燙設備的有關人員參考。
熨燙設備和其他服裝設備一樣,它是根據產品加工工藝研發的專用設備,運用創造學中生態思維的原則,可以整理出如下的思維路線:
一般思維路線。
一、熨燙原理(熨燙四要素)
生產實踐和理論研究表明,熨燙原理可以表述為三階段四要素。
第一階段為熨燙準備階段。它有兩個要素:加熱與噴濕。
加熱要素。利用纖維材料熱塑性能,在一定溫度下是面料出現所謂“軟化”,進入變形前的“屈服”狀態。
噴濕要素。主要作用是在極短時間內讓熱量迅速傳遞和滲透,達到溫度均勻,高溫蒸汽是達到這種效果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其次,對于“親水”性纖維材料,噴濕后,纖維分子會吸濕膨脹,“松動”面料的組織結點,起到降低纖維紗線間“抱和”阻力的作用。
所以,第一階段的作用有兩個,第一是降低面料抵抗變形的能力,第二是釋放纖維材料的殘余變形。
第二階段為熨燙造型階段,有一個要素:加壓。
加壓要素。利用外力,對纖維紗線進行“拉”(“拔”的概念)、“壓”(“歸”的概念)和彎曲組合變形,達到改變面料密度和紗線走向“造型”目的。
第三階段為保型階段。它有一個要素“吸風抽濕”。
吸風抽濕要素。利用抽真空的“壓差”原理,在第二階段結束后,迅速使面料失去水分和熱量和“加熱”、“噴濕”要素的作用相反,它的目的是提高面料的抵抗變形能力,由于是在“造型”后的基礎上提高的抵抗變形能力,也就是達到了“保型”的效果。
結論:熨燙設備在熨燙原理上執行愈好,那么它的工作性能也愈好。
二、常用的熨燙設備性能的分析
常用的熨燙設備有熨斗和剪刀式加壓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