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否將加速升值
金融界網站1月7日訊 據香港明報報道,2008年頭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承接上年末迅猛漲勢,接連擊破7.30、7.29、7.28三大心理關口,高調開局。分析人士認為,在通脹壓力倍增,現有宏調收效不彰面前,政府已將目光更多投向匯率政策,加之美元頹勢短期內難以扭轉,人民幣加速升值已毫無懸念。值得關注的是,加速升值會選擇何種步調?
通脹壓力催化升幅
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駛入升值快車道,漲幅達6.9%。觀察家普遍認為,2008年升幅應不低于上年,甚至有人斷言,升幅將達一成。
與以往主要指向激增的經常專案盈余不同的是,此輪人民幣加速升值有其特殊背景。去年以來,CPI 迭創新高,11月份同比漲幅達6.9%,為11年來最高,防止全面通脹已成內地宏觀調控首務。
加速升值利弊參半
但面對通脹壓力,當局舉步維艱。1年內10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6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大量發行定向票據和特別國債,全額對沖外匯流入等一攬子從緊貨幣政策收效甚微,令當局既頭痛又無奈,轉而冀望借助匯率工具破解宏調困境,為人民幣加速升值定下基調。
人民幣加速升值可降低進口成本,減輕因國際糧食、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傳導給國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同時,匯率作為價格杠桿有助資源的重新配置及經濟結構調整,從長期看,對解決經濟失衡難題不無裨益。
升值步調考驗智慧
但與此同時,加速升值也將固化市場對升值的預期,進一步激發熱錢涌入。據央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透露,僅2007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的游資就達1219億美元之巨。一旦熱錢認準了人民幣單邊上揚趨勢,將更加來勢洶洶,通脹和資產泡沫失控風險會大增。
權衡利弊,北京選擇了人民幣加大升值步伐,畢竟目下消除普羅大眾對物價高漲的不滿,維持社會穩定,于執政者而言,更具現實意義。眼下考驗決策層智慧的是,升值節奏和幅度如何把握?是跟隨美元等籃子貨幣的漲跌,略顯“被動”地漸進升值,還是主動出擊,再來一次“出其不意”?
有學者以為,對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應立足現實,堅守“中國步調”。與其被動升值,并為熱錢所挾,不如在擴大浮動區間,堅持漸進性升值的同時,選擇適當時機再次對幣值予以重估,一次過主動升值一定幅度,以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打亂熱錢預期,抑制其流入的沖動,真正實現宏觀調控的可控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