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服協發布《商業創新促進中國服裝產業發展》報告
《商業創新》指出,2007年,作為我國服裝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作為促進我國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行業結構調整的突破之年,我國服裝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007年,作為我國服裝行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服裝商業,其市場環境、市場重點及商業模式和商業渠道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行業發展出現重大拐點。一方面,服裝內需市場不斷增長,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迅速崛起,更為廣闊的潛在市場開發初現端倪;另一方面,服裝出口形勢比較嚴峻,增速放緩。我國服裝產業在多種外力和內力作用下,已經從“外貿拉動型”轉軌到“內貿推動型”的歷史發展新階段,我國服裝行業的生產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新模式、新渠道和新價值進行釋放、創新。一方面,技術創新仍在支撐行業的產業創新,另一方面,品牌文化創新正引領著全行業的品牌創新,與此同時,商業創新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商業創新開始促進行業發展格局的改變,成為2007年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最大亮點之一,并對整個服裝產業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在商業變革的大潮中,不但百貨主渠道在求變創新,服裝各類市場在謀求升級,還產生了ITAT等一批服裝商業渠道創新典型,連一些服裝龍頭企業如杉杉、雅戈爾、大楊、七匹狼、報喜鳥等也紛紛開始商業創新實踐。一些前幾年在商業創新中比較成功的特許經營品牌如美特斯·邦威、以純也在孕育著新的商業整合; ZARA、H&M等國際品牌也已結合中國市場的模式正式登陸我國的服裝商業戰場,而廣大中小企業更迫切需要商業創新帶來成長突圍。
《商業創新》認為,中國服裝企業商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及中國服裝商業渠道的主要業態已基本成型,中國服裝商業初具形態。經過多年的演變,國際上各種商業模式和商業業態均已進入中國服裝行業,并在實際運行中產生了較為穩定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形態,這是行業商業發展開始走向成熟的重要基礎。
《商業創新》指出,2007年,中國服裝業出現了市場向內銷傾斜的拐點,出現了利潤向大企業集中的拐點,出現了產業向商業交融的拐點,出現了品牌向創意發展的拐點,出現了資本向新模式集結的拐點,出現了商品價格向平價集中的拐點,出現了市場向二三線靠攏的拐點等等。這些都成為行業面臨通過商業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信號,都值得高度重視。縱觀2007年全年的中國服裝商業發展全局,商業變革才剛剛開始,可以用“山雨欲來風滿樓”、“小荷才露尖尖角”來形容。展望2008年及以后的中國服裝商業發展走向,我們完全可以用波瀾壯闊來期待,更多的商業創新大戲將值得期待。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粗放型發展轉變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科學發展,重點體現在“科學技術的貢獻率”和“品牌的貢獻率”兩個貢獻率上,而商業創新,對這兩個貢獻率起著不容忽視的補充作用和價值實現功能,商業創新正在促進中國服裝行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