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國產無梭織機從零部件做起
近年來,我國的無梭織機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要把無梭織機的技術再提高一個檔次就比較難了。除了主機的結構技術、工藝制造技術和電子技術需要改進之外,其配套零部件的質量對產品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諸如鋁綜框、穿綜桿和多臂拉桿等這些不大不小的零件都直接影響到無梭織機的質量水平。
目前,這些零件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應該說其質量和技術水平一點不低,可是我們為什么做不出好的產品呢?我認為是我們對這些關鍵零件的核心技術還沒有真正學到手,雖然有一定的研究,但只是一知半解,沒有很好的消化和吸收。比如鋁合金綜框、穿綜桿和拉桿的平直度要求都很高,我們通常是通過校直工藝來實現的。但是由于材料的金相組織、內部的分子結構和內應力的變化不同,即使當時較直了,但后來會出現“反彈”。
鋁綜框框管使用的是鋁材,實際是多種輕金屬材料合成的鋁合金,在配料冶煉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新的鋁錠和廢舊鋁材,并添加適量的鋅、錫、銅等材料。在冶煉的過程中,輕合金材料的比例各加多少,什么時間加進來,需要熔煉多長時間,多高的溫度形成棒材更合理等工藝都需要依據科學的配方、科學的數據和科學的熔煉工藝才能生產出理想的產品。只有使用了這種金相組織符合要求的棒材,擠壓出來的框管才能不校自直。
至于穿綜桿、拉桿等零件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果能從源頭上進行分析、試驗,摸索出它們的內在規律,按科學規律辦事,國產無梭織機的技術水平可以上一個新臺階。
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那些得到國際上的公認,高質量的零部件都是按照科學規律,通過許多年、無數次的摸索,積累經驗,并掌握和運用這些規律而得以實現的。我們應學習國外制造業按科學規律辦事的研究態度,從做好零部件做起,真正提升國產無梭織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