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服裝市場走俏 中檔衣服比較好銷
小時候,新衣成了過年的標志,只有逢年過節才添置新衣裳。當衣裳買回來以后,并不急于穿,而是一直放在衣柜里,到了大年初一,才沐浴更衣換上新裝出門拜年。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隨時都可以購買幾件新衣。衣服不缺了,過年,你還買新衣嗎?
節前,服裝市場走俏
距春節還有一個月時間,服裝市場就已一片紅火,在大侖街、群英北路等服裝店聚集的地方,隨處可見為春節而購衣的市民。一位賣童裝的商家介紹,服裝銷售旺季一般是從元旦開始,直至春節,將持續一個多月。她說:“春節后,外地來石獅打工的人都回家了,生意就清淡了。”小余在大侖街開了一家中老年人服飾店,此時,在這間不足30平米的小店里,顧客滿滿當當,四五名服務員穿梭期間,應接不暇。小余說:“一般中檔的衣服比較好銷,價位在100元至300元之間,顧客比較容易接受。”
大部分人選擇在節前購衣,也有一部分人將購衣時間推遲到春節以后。小林是一家服裝店的員工,她說:“我不喜歡春節前去買衣服,商家把價錢抬得很高,一件衣服要五六百塊錢,買不下手,又不喜歡跟他們討價還價,不如等過完年,衣服開始打折了再買,反正不缺衣服穿。”即便部分市民有如此的消費觀念,也依舊不改服裝市場節前紅火的趨勢。
衣服不缺了過年為何還要再買?
最近,蔡阿婆也在準備過年穿的新衣了。蔡阿婆說:“衣服不好買,高檔的買不起,低檔的又看不上。所以我有空就會到街上轉轉,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衣服。我的衣服不缺,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能力購買,就買吧。”市民傅先生則說:“忙碌了一年,到年底了,就算衣服不缺,也要買件新衣犒勞一下自己。”
市民王先生介紹:“我不會很在意自己過年有沒有新衣,但是會為家人買些衣服。去年春節,單單給父母和妹妹買衣服就花了3千多元。”春節購衣,亦成為給家人送上一片愛心的表現。
“新年穿新衣”的生活理念是市民加入春節購衣大軍的一個重要原因。回憶起童年過春節買新衣的經歷,小林說:“有一次,春節前和媽媽約好了,過年不買新衣服,但是到了除夕夜,看著伙伴們都有新衣服穿,就哭著鬧著也要新衣。于是,大年三十大家都在家里準備好吃的,我們一家卻在街上轉悠買衣服。辭舊迎新,就應該穿新衣服。”
隨機采訪了數十位市民,當問及“過年是否買新衣”這一問題時,他們不約而同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過年買新衣已經不再是因為缺衣服,而是因為過年穿新衣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理念當中,成為一種習俗。
春節穿新衣的習俗
關于過年穿新衣的習俗,有這樣的傳說:神王辛者曲杰,要從銅鏡里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就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就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神王的意思。
問及過年買新衣這一習俗的由來,不少市民說:“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平時很少買衣服,只有等過年了才添置新衣裳,幾十年來都這樣,大家習慣了,就成了一種習俗。”
而在石獅,春節服裝市場走俏還有另一個原因。服裝店老板小余說:“石獅是服裝名城,外來務工者在這個城市忙碌了一年,要回鄉了,自然會買上幾件衣服帶給家人,有消費需求生意就紅火。”小陳是泉州紡織服裝學院大二的學生,他說:“石獅的衣服便宜,去年春節,我給家中每個人都帶了一套衣服回去。今年還打算批發一些衣服回去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