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縫機商“探營”越南
這個冬天,本地縫機市場相比往年“冷”了不少,越南那邊卻賣得火熱——
晉江縫機商“探營”越南
2007年年底,在晉江從事縫紉機生意的肖棟梁前往越南參展,發現了一個“新大陸”:“眼下縫紉機在本地的銷售非常有限,但是在越南卻有很大的銷量。”
受下游服裝產業萎縮的影響,2007年年底對泉州地區乃至全國的縫紉機商來說,日子都不太好過。在這個縫機市場的“寒冬”時節,東南亞市場不失為本地商人的一個突破口。記者了解到,目前一小部分晉江縫紉機銷售商,已經在嘗試著將銷售通路打向越南,成為泉州縫紉機企業中的“探營先鋒”。
國內市場旺季成“淡季”
每年10月份往后,正是服裝企業接來年訂單最多的時候,年底也是縫紉機的銷售旺季。而2007年,國內的銷售形勢,要比往年嚴峻許多。
受市場、天氣、勞動力等因素的影響,2007年不少本地服裝廠的經營并不理想。同時多年來服裝行業企業、產量的增長在最近開始顯現“過剩”的局面。相對應的,以服裝制造企業為消費對象的縫紉機行業同樣進入了“寒冬”。福誠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秘書蘇加用告訴記者,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本地大多數縫紉機銷售商最忙碌的時節,而2007年的行情卻不見“火”。
不少縫紉機商將希望寄托在年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本地的銷量不見起色,而且全國的縫紉機市場都在遭遇“寒流”。以恒利針車城為例,該公司在全國共擁有10多家縫紉機銷售點,除了福建以外,還分布在廣東、江浙等服裝產業集群地。往年該公司的店面這個時候早就賣出好幾批機器,但目前都只零星輸出幾臺。
“在暖冬天氣的誘發下,很多服裝業的問題暴露出來,2007年全國的服裝廠,尤其是中小企業都在經歷洗牌。這給我們這些依靠服裝業的生意人也帶來了困境。2007年的這個旺季,生意和淡季差不多。”肖棟梁分析道。
越南市場銷售火熱
在國內服裝業的“困頓”時刻,不少縫紉機商開始另謀出路。繼2007年9月底,上海縫制設備展傳出關注印度等市場的消息后(詳見本報2007年10月23日產業版報道),晉江縫機商開始踏上探營東南亞的征程。
盡管肖棟梁參加的是一個中國商品的綜合展覽,并非縫機專業展,他仍然認為此行收獲頗豐。就在胡志明市展館周邊的地段,他發現一條商業街上布滿了200多家針車行。整條街道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當地大部分針車行里都有人在商議價格,機工在忙碌地裝機。“這和我們國內現在的冷清局面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肖棟梁感嘆。在此次展覽會上,居然有企業主專門前來收購中國縫紉機。肖棟梁帶去參展的幾臺樣機,就這樣“就地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