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在劇變背景下如何實現組織發展?
大多數企業陷入麻煩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思考。
——卡爾·維克
劇變環境下中國企業家的思想必須跟著形勢的變化作出快速反應:調整企業管理模式、運營方針、市場戰略,以變應變,這其中思考的影響力非常明顯,也被稱做“思考力”。
思考必須在全面了解現狀和洞察行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進行才有效,企業家應經常了解宏觀和微觀的市場變化,對外部的市場變化情況很快做出反應,更要經常注意公司的內部信號,建立暢通的企業內外部信息收集渠道,緊跟外部變化與密切關注企業內部的管理信號。
懂得思考自己和克制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中國的企業家要克服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機心態和浮躁心理,建立長期的戰略思想。追求短期效益這種心理狀態叫做浮躁狀態,尤其是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家,或者比較年輕、社會經驗不成熟的人很容易做發財夢。在短期內賺幾百萬、幾千萬,目前已經沒有這種機會了。在市場競爭、規則相當嚴格的情況下是沒有暴利的,只有踏踏實實去做,踏踏實實取得效益,你才能夠發財。
面對外部的競爭壓力和市場劇變,企業家要帶領組織和團隊向前進步,惟有在思考和集體智慧的基礎上,進行如下四方面的建設:
一.學習
要永遠不忘學習這件事情,否則就將被淘汰。
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要發展第一位重要的是學習,要不斷學習其他企業的先進管理、先進技術,不斷得到外界變革的信息,使自己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
通過學習跟上行業技術進步的腳步:技術上人家已經前進了,你還守著老東西,甚至還在刻苦研發。產品別人早就賣了,你還投入很大精力做研發,沒必要。
通過學習提高管理整體水平:整體水平不是單項,有些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很驕傲。其實通過ISO9000認證已經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現在大部分企業都通過了。要學習新的東西,還要繼續進步。
學習的同時還要不斷思考:思考企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管理變革,如何超過管理對手。企業家要永遠不忘學習和思考,美國有個學者叫佛萊特,他講行事法則——就是思考幾個問題:
●重新思考我們屬于什么行業?
●重新思考我們屬于什么行業最有利?
●重新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從事這個行業?
●重新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才能把這個行業做好?
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有一個香港的企業家,他說企業如果不在這個行業內做到第一第二就不去從事其他行業,他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的企業家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又想做那個。在哪個行業內最有優勢?在這個行業內怎么才能做大?怎么才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怎么才能做好?——這是要思考的,也是美國學者佛萊特提出的行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