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市場與產業集群的互動發展新趨勢
目前,紡織產業集群化發展進入了更高階段,各產業集群也在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與支撐體系建設、區域品牌建設和產業園區建設方面投入了更大的資金和管理力度。其中,構建專業市場體系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使專業市場日益成為促進產業集群地發展的原材料、產品交易的物流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交換中心。
集群創平臺,推進市場升級改造
據了解,產業集群地政府一方面正抓緊規劃建設配套的專業市場,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運輸業,另一方面也在促進原有的專業市場的升級改造。
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成交額最高的紡織品專業市場——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市場,擬投資30億元進行升級改造工程。其中,斥資12億元打造的聯合市場是一個極具現代風格的新生代市場,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營業房1600多間。它將是輕紡城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市場。其設計充分吸收了國際大型商業中心的先進理念,按照現代商貿需求的模式進行建造。浙江桐鄉濮院羊毛衫市場也在原有基礎上建設了國際貿易區,并于2007年末建成,對外營業。濮院羊毛衫市場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表示:政府在引導企業品牌化發展的同時,還期望借專業市場的平臺建設,搭建對外貿易的窗口,開拓企業的視野,“內外兼修”,讓濮院的優秀品牌企業,不僅做好內貿市場,同時拓展外貿銷售。
市場重功能,提高企業反應速度
專業市場已經成為產業集群地企業的銷售前沿,很多企業都已經把自己的銷售中心設在了專業市場之中,形成了新時期的“前店后廠”營銷方式。從當前集群地的專業市場建設來看,市場本身也已越來越重視市場的功能建設,以滿足當前企業訂單式交易、電子商務以及小批量多品牌的采購變化。
在義烏,不僅有紡織品博覽會,同時設有義烏“中國數字城”,滿足了全球商家的采購需求。在義烏小商品城的現場,有全球采購服務中心,掌握全部的供應商分類名錄,可隨時為采購商提供咨詢服務。同時,運行多時的“義烏小商品價格指數”已經成為全球采購的風向標。
紹興輕紡城和盛澤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均正在全力打造以其核心產品為代表的“產品價格指數”,以期指導市場交易;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推出了設計保護服務,凡在管理中心注冊登記的產品開發信息,在其市場內將受到知識產權保護。
因此,當前的專業市場中的企業不僅是賣產品,還可以賣設計、圖樣、研發專利成果,研發本身也可以從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價值。
區域創品牌,全方位入手
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建設是戰略化的發展目標,更是特色化的發展模式。在各集群地政府的倡導下,產業集群地正以特色產品為依托,以生產企業、專業市場、品牌產品為核心共同打造區域品牌。
北京CHIC2007上,虎門以純、依米奴、溫純、伊韻兒、依索等幾家大品牌悉數出場。盡管這些品牌參展全部是由企業自己申報、宣傳形式也由企業自己定、費用自己出,但虎門鎮政府仍然進行鼓勵和支持,并在布展方面進行整體規劃,既突出企業品牌個性,又體現虎門服裝名鎮的整體優勢與形象。因此,人們看到這些品牌,就會想到虎門,同時感受到虎門的整體形象。
而在虎門的富民時裝城、黃河時裝城、大瑩女裝城等一批市場品牌,也早已蜚聲海內外,與虎門的服裝產業一起,成為虎門這個集群品牌當中的一部分。
紡織服裝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遍布于各產業集群地的中小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的一半左右,而規模以下企業占全行業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出口產品中有70%以上是小企業生產的產品。從這些原因來看,我們更需要產業集群與市場的協調發展,形成產銷聯動、國內市場國外市場聯動的發展態勢,促進產業集群地企業從單純的加工貿易轉向一般貿易,從生產走向產銷一體化建設,以取得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