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企業攜手共進
企業興,則行業興,反之亦然。行業與企業的關系密不可分,如血肉同軀、點線共體。我國縫機行業歷經風雨洗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民族縫機企業幾起幾落,與之相伴而生,相生而興。然而行業所承載的一切,主要是通過協會表現出來。所以準確地說,本文所探討的其實是我國縫機行業協會之于企業的關系。
轉變和完善職能是協會服務于企業的關鍵所在。我國縫機行業協會成立二十年來,歷經建立、調整、發展,其職能順應形勢而轉變,伴隨時代而完善,在組織指導我國縫機行業跨入世界縫制產品制造前列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筆者粗淺理解,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縫機協會的職能可以歸納為“三個面向、六大作用、十項任務”。“三個面向”是:面向企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六大作用”是:橋梁紐帶作用、政府參謀助手作用、組織協調作用、傾向性問題預警與普遍性課題研究引導作用、政策制度引導作用、服務推動作用;十項任務是:以縫制大國向縫制強國轉化為方向的行業發展長遠戰略規劃問題、以產品創新和技術突破為基本特征的行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問題、以爭創國際品牌為目標的民族品牌攻略問題、以科研人才為主體的創造型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建設問題、行業深層矛盾和潛在風險預警規避機制建立問題、以“經營、管理、組織、結構”為主題詞的發展模式創新問題、以質量標準為核心的質管檢測體系構建問題、以行業文化建設為基點的行業形象工程建設問題、以市場展會經貿通路為紐帶的國際接軌問題、以政策信息培訓為主導的行業服務理念具體化問題。
規范企業行為,是企業在協會組織指導下持續快速發展的保證。華東政法學院教授、WTO中心咨詢部主任馮軍在談及行業與企業如何應對國際化問題時談到,盡管有些企業是行業里的老大,但卻無法在行業協會或商會中起表率作用,也無法服眾。究其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處理好競爭與妥協的關系,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置于行業利益之上。相比之下,國外商會中的成員盡管也存在高度競爭,但他們在競爭的同時,會為了行業的整體利益妥協,積極地一致對外。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的一些行協中,但令人欣慰的是,縫機行業協會在這一點上卻是正面楷模,走在了其它行業協會的前列。行業得以快速發展,企業也得以健康成長。
行業協會與企業,其各自觀察和思考問題的基點與機理不盡相同。協會必須站在高端,完成由點而線而面而體,再由體而面而線而點的認識循環,從中發現規律,洞悉共性,引導行業和指導企業發展;企業則只需從體、面、線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使之有機融入企業之中。競爭無處不在,問題就或多或少、或顯或潛、或輕或重地存在,關鍵是企業應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在以競合為背景特征的市場環境中,既合作又競爭,在競爭的基礎上更廣泛深入地合作,合作造蛋糕,競爭分蛋糕,以推進行業的發展繁榮。這樣在企業之間就得有一個“資源共享,文化共融,形象共榮,市場共育,效益共贏”的共同原則。
在處理行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時,應堅持以下三條原則: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兼顧,個體服從整體的原則;長遠目標與眼前目標兼顧,眼前服從長遠的原則;宏觀舉措與微觀舉措兼顧,微觀服從宏觀的原則。總之,實踐中探索和發展行之有效的行業與企業互相協調、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型關系,是擺在行業與企業面前的現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