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海春:以變革之風助推企業持續發展
------記寶石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海春
近一個時期,一直快速發展的中國縫制行業,在國內外市場上逐漸放緩了腳步。許多縫制行業民企將目光轉向了內部的管理上,通過整頓,以創新管理來適應未來市場潛在并已逐步顯現的更大挑戰。這一現象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在許多民企中逐漸顯露出的“大而全”的種種弊端,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部門重疊,層次繁雜,執行力弱,工作效率低,使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降低,決策能力進一步減弱,導致企業的核心產品優勢下降,質量停滯不前。寶石公司在急速擴張12年后,企業發展的慣性和整個行業市場的不樂觀也使得寶石在擴張期隱存的矛盾凸顯了出來。如何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已經成為“寶石”高層領導關注的焦點。
也就在這時候,在縫紉機行業里摸爬滾打多年、經驗豐富的衛海春走進了“寶石”。
受命:肩負責任務實行事
2007年8月27日,寶石公司召開了以“變革,從自己開始”為主題的大會。新任公司總經理衛海春在會上發表了一個非常務實的就職演說。他說,非常高興得到阮總裁的信任,榮幸地成為寶石的一名員工,雖然有些誠惶誠恐,但為了使寶石更上一層樓,自己愿意擔起重任,以創新的觀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公司的發展戰略。
看似一番程式化的表態,但言行必果的衛總已經是胸有成竹。對如何從管理入手,拓寬兩個市場,攻克管理的難點,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盤活資金,層層落實責任,衛海春又談了自己近期的工作思路。他思變求革的話語讓在場的員工們感到很振奮,坐在臺上的總裁阮小明也感到欣喜萬分。
在加盟“寶石”之前,衛海春曾任上海市縫紉機研究所所長、國家縫紉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全國縫制設備工業信息部主任。面對“寶石”目前在質量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一向求才若渴的集團總裁阮小明很早就開始關注衛海春了。其一,衛海春科班出身,對縫紉機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他從事縫紉機行業多年,十分熟悉縫紉機的國內外市場;其二,衛海春在來寶石之前,先后使兩家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起死回生,積累了寶貴的企業管理經驗。他行事低調,手法靈活,喜歡深入一線,沒有利益包袱,可以輕裝上陣,是最適合推動寶石變革的人選。
在日前召開的寶石全國經銷商大會上,面對全國經銷商,衛總顯得非常從容和自信。他說:“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盡管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只要為客戶提供滿意產品的信念不動搖,和客戶互動起來,我們就會重新贏得市場。為此,我認為,一個企業的產品品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一要有差異化,二要有特色,三要加快機電一體化發展的速度。只有為客戶提供了滿意的、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會在市場中真正樹立起一個嶄新的形象。”
這就是新上任的衛總在廣大客戶面前的鄭重承諾和點起的“三把火”。
把脈:增強“身體”各部機能
衛海春是個具有實干精神的管理者。上任之初,他就對公司的管理和質量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摸底和調研:參加生產部門的例會,認真傾聽來自各車間主任們的反映;召開品質部、產品研發部等部門會議,認真分析當前公司在產品研發和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經常到生產現場,察看流程中存在的各種不盡合理的因素。在充分了解寶石現狀,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的情況下,他理出了一個清晰的變革思路:工業縫紉機的生產質量需要一套非常嚴謹的綜合管理控制。我們必須在公司上下掀起“頭腦風暴”,只有思想觀念的轉變,才能帶動行為方式的轉變。“腦袋決定口袋”,只有大家的思想統一了,工人的創新智慧才能挖掘出來,這是領導者的責任。“防火勝于救火”,高中層干部首先作表率,要帶頭振作起來。
在對“身體”的治理上,衛海春提出了“扁平化管理”的思路。他認為,企業最大的成本來自于管理,管理是否到位直接與決策關聯。管理一旦出現失誤,便會影響全局。傳統組織的特點,表現為階層結構。一個企業,其高層、中層、基層管理者組成一個金字塔狀的結構。董事長和總裁位于金字塔頂,他們的指令通過每一級的管理層,最終傳達到執行者;基層的信息通過一層一層的篩選,最后到達最高決策者。而扁平化的管理主要特點在于去掉了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管理結構從金字塔形向下壓縮,趨于扁平化,被管理者更直接地接觸政策,避免不良因素干擾,便于政策落實的統一性。同時,由于管理幅度較大,被管理者有較大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滿足感。此外,還將績效管理真正全面地展開,重新尋找“標桿”企業,在比較中識別自己的優勢和改進空間,進一步精簡機構,將管理結構進一步扁平化。按照他的管理思路,企業發展與人力資源部正在進一步落實人力資源崗位編制績效體系,并要求每個部門都要認真整頓,堅決執行流程,提高企業和員工的工作效能,使管理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經過近兩個月的運行,效果頗為顯著。對此,衛海春充滿信心地說,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找到一套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地實現管理成本的降低,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