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產業升級 東莞臺鞋企如何應對?
1月1日,伴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及稅務環保等七大新政,外加東莞力推“雙轉型”壓力下,東莞臺商正遭遇烈火般煎熬:來自相關人士稱,目前,東莞臺企已有500多家搬離東莞。與此同時,近兩年不斷出現臺企關門倒閉現象。有研究人士指出,很少有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讓東莞臺商如此焦慮,若跟不上東莞乃至大陸的步伐主動進行企業升級、轉型,就難免遭淘汰。面對自身巨大的生存危機,向來被認為具有“逐水草而居”習性的東莞臺商,究竟是要徹底舍棄東莞,還是積極展開自救進行轉型布局?
[現象]臺企屢屢關門出走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去年10月以來,東莞制鞋、家具等傳統企業,出現鮮見的大批量撤退。據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廣東已有大約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關門或者外遷。這些鞋廠大多為臺商所經營。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東莞臺企已經有500多家搬離東莞。這兩年也不斷出現一些臺企業關門倒閉現象,尤其最近幾個月,情況特別嚴重。”最近記者跟東莞臺協一位會務干部聊到東莞產業升級問題時,該人士如此表示。
據記者調查,這位協會人士所言非虛。受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去年10月以來,東莞制鞋、家具、五金等傳統企業,出現了往年鮮見的大批量撤退。亞洲鞋業協會信息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廣東已有大約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關門或者外遷。而厚街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號稱世界制鞋中心的東莞,關門或外遷的鞋廠不少于幾百家。這些鞋廠大多為臺商所經營。
關門的并不僅僅是沒有根基的中小企業。去年12月30日,臺企東莞常登鞋業給員工發放完高達4000多萬元的補償金后,這個有近20年制鞋經驗、4000多名員工的“大廠”正式停業。而在此不久前,東莞橋頭鎮一家臺資家具企業倒閉,老板竟然欠下800多萬元工資逃跑。
有調查認為,東莞企業關門與撤退躁動中,石龍、石碣等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則反應趨淡、波瀾不驚。但作為制鞋、家具等傳統產業重鎮的厚街、大嶺山等鎮街則出現不少波動,關門或外遷企業陡增。
不過,這種說法也并非絕對。去年6月8日,鳳崗鎮一家名為曄盛的臺資工廠倒閉,拖欠100多家供應商貨款,估計余款達到四五個億,臺灣老板跑回臺灣。據記者調查,這家工廠是臺灣奇克科技生產工廠,而奇克科技母公司為全球鼠標鍵盤行業第二大制造商。甚至,就連石碣鎮的知名臺企雅新電子東莞工廠,去年也鬧出財務危機的險情。
“幾乎每個東莞每個行業都面臨這樣的危機,只是傳統行業本身應對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顯得更脆弱而已。”在東莞經營飲料企業的臺商老楊表示,諸如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合同法》實施等一系列因素,差不多把東莞所有單純靠加工的企業逼迫到為生存而掙扎的邊緣。
老楊所感受到的還只是國內外宏觀大環境的壓力。僅就東莞地方而言,以加工貿易型企業為主打的東莞,已經毅然提出了經濟社會雙轉型目標,打算主動淘汰部分達不到東莞要求的企業。日前,東莞市政府一位官員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一些附加值較低的企業因成本等問題,轉到其他地方發展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當初香港、臺灣等地一些企業轉移到東莞,畢竟東莞正處轉型升級時期。
[困惑]出走就是正確選擇?
常平一臺商感嘆,許多中小臺商沒能力說搬就搬,面對走與留的抉擇很是困惑。一些“先入為主”積累了原始資本的大型臺企,則相對占據了主動,他們更愿意把在東莞以外設廠行動稱做“布局”。
臺商企業向來被認為具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特性,哪里成本低就搬到哪里。在最近幾年開始的搬遷潮中,許多臺商已開始轉往內陸城市。已經搬離東莞的一位楊姓臺商說,在內陸城市,包括環保、土地、稅務優惠,還有勞動合同法,都不是問題。
內陸一些城市到東莞“筑巢引鳳”或“引鳳筑巢”熱烈招商,刺激了東莞臺商的躁動心態。“我們是1990年率先登陸東莞的一期臺商,這幾年,我們在不升級就遷徙的壓力下,估計一期臺商中七成已經陸續搬離東莞。”在厚街做女鞋出口的王姓臺商表示。
“一般而言,這些傳統企業一般遷往江西、湖南或廣西等地,也有的遷往越南、泰國等地。”據王姓臺商稱,伴隨《勞動合同法》施行的刺激,企業關門或外遷趨勢,今年春節前后會迎來高峰。
常平一位擁有數十名員工的臺商感嘆,許多中小型臺商,畢竟沒有能力說搬就搬。本想來東莞淘金,結果如今就像歷史重演,過去因為臺灣工資高漲來大陸,現在成本增加,又要往內陸西移。這位臺商面對走與留的抉擇,顯得很困惑。
“搬遷難道就是最好的選擇?”來清溪鎮資歷最老的臺商中華彩玉副總經理王世文說,客戶和衛星工廠都已經形成產業鏈,企業品牌也已經跟東莞連成一氣,一般搬走,客戶習慣到這里,工廠不見了,還讓人家直覺你倒閉了。
一些通過“先入為主”積累了原始資本的大型臺企,則相對占據了主動優勢。他們更愿意把自己東莞以外設廠行動稱做“布局”。“像亞洲光學(號稱世界最大鏡片研磨廠)在六年前就察覺,大陸政府的政策對企業愈來愈嚴格,便預先到中南半島布局,現在這一塊地區的產量已對集團有一定貢獻。”亞洲光學公司董事長賴以仁表示。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