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 重慶服裝業何去何從
東部大服裝品牌攜資本而來 “攆貨之都”陣腳大亂
現在,許多本地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對研發新品,卻仍像一個害羞的新娘,不肯輕易撩開她的面紗———其新品發布會大都只限于對經銷商,而不對媒體公開。原因就在于,怕一旦發布出去,被別人仿冒翻版。
隨著中國東部沿海服裝企業向西部轉移,企業之間的并購行為將不可避免。伴隨著資本并購而來的,必然還有強勢品牌的大肆擴張———四川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蘇永剛將這種擴張稱之為“品牌蔓延”。
“攆貨之都”怕“翻版”
事實上,在藍本服飾牽手江蘇虎豹集團之時,本地一些一線服裝企業剛剛步入以自我創新提升品牌的階段;不過,更多的二線企業仍以翻版和貼牌加工為主。
說到“翻版”,曾擔任過市服裝協會會長的徐英選,忍不住舊話重提: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重慶服裝一度在國內和國際上都非常有名。徐英選告訴記者,那時國家鼓勵服裝企業出口創匯,重慶服裝生產也大多采用訂單形式。所謂訂單就是對方出款式,我們來仿造。仿造被朝天門一帶的個體服裝企業稱其為“做攆貨”。
“其實翻版也是一門技術。國外出訂單,如果你仿造得不好,人家也不會要。能又快又好地在第一時間完成任何款式的生產,重慶服裝企業的這項技術也算是國內領先。但發展到今天,服裝企業要想上規模上檔次,僅靠翻版是不夠的了。所以,現在的一線企業,大多數都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中心。”
成立了技術中心,也研發出了新品,卻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
任紅,服裝時報重慶記者站站長,作為參加過許多企業新品發布會中不多的媒體人士之一,她對此有著深切的感受:“你才研發出來的新品,一旦通過媒體宣傳出去,立刻就會有人翻版。于是,企業只好搞地下新品發布會,并只請經銷商參加。而這樣的發布會,顯然很難達到快速推廣品牌的效果。”
千萬產值的換算模式
“然而,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名牌是靠翻版成功的。”
為了證實自己的這一觀點,現任麒龍服裝工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的徐英選,列舉出目前重慶知名的幾大服裝企業:“天派、樹王、夢之詩、歐碧倩、纖牌等,無一不是由其新品作為品牌塑造的龍頭。服裝產品的附加值對企業的發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按照行業規律,每1000平方米的生產面積,應產生1000萬元的產值。但照目前麒龍工業園中多數企業的水平,其千平方米單位產值僅在300萬元左右。”
要擺脫企業小作坊式的加工模式,除了硬件的更新和市場的培育外,更重要的是品牌塑造,并靠自我創新來提高產品附加值。徐英選告訴記者,麒龍工業園目前已申報重慶的“創意產業園”,爭取為園區企業在優惠政策和人才引進方面做一些工作。眼下,正在幫助企業淘汰以往的紙板設計方式,推廣電腦CAD設計模式。
“至少,要先把架子搭起來,然后再一步步向前邁進。”他說。
設計師不愿留在本地
創新意識也好,品牌效應也罷,都離不開人才。而設計人才的短缺,則是重慶服裝業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徐英選介紹,目前重慶具備服裝設計專業設置的高校有3家:“其中包括重師服裝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但這些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都不愿意到服裝公司來。”
1月16日,川美服裝設計系主任蘇永剛,向記者介紹了該校的招生情況和畢業生去向。
“2008年,我們系再一次擴大了招生數量。從2005年的30人增加到90人。按照以往的慣例,我們每年從報考美院的6萬人中篩選出60人,這60名學生畢業后,除部分留校攻讀碩士或自主創業之外,其他人都毫不費力地輸送到沿海、北京等地。其中發展得好的學生,一旦成為品牌設計師,平均年薪可達30萬元。”
據其介紹,從2005年開始,學院擴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服裝業自主研發熱潮的到來。在這一點上,外地企業似乎更早地意識到了。“一些企業除廣招專業設計人員外,還直接找到院校,與服裝設計系展開院企合作,謀求其品牌附加值的提高。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這股浪潮涌動時,卻無法聽到來自本土服裝企業的聲音———美院服裝設計系畢業生留在本地企業的就業率極低,而重慶3000余家服裝企業,目前還沒有一家與院校開展技術研發合作。
品牌輸出成發展趨勢
作為學術界的專業人士,蘇永剛看到的和想到的,與業內人士有很大區別。他直接將服裝企業劃分成兩大陣營———品牌企業與加工企業。
在他的眼里,這兩類企業有著天壤之別:“幾年前,我曾帶實習生到福建、浙江和廣東的服裝企業考察。當時,有一家重慶企業在廣州做服裝加工,開始的時候,那家企業發展得很好,規模也逐漸上去了。但他們一直滿足于做加工,沒有品牌意識,沒有自主創新概念。幾年后,當我再去廣州時,發現那家企業已經消失了。”
“為什么一條頂級品牌的牛仔褲能夠賣到上萬元?”蘇永剛像是在問又像是在答,盡管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品牌及設計理念才是一個企業生存壯大的關鍵。”
他認為,就目前來看,重慶服裝企業經營者與沿海經營者的意識,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據中國紡織行業協會統計,全國服裝行業科研投入約占其投資總比例的0.3%,而這一數字在重慶更低。“在3000多家重慶服裝企業中,除‘纖’牌、‘歐碧倩’、‘樹王’等幾個屈指可數的品牌外,能夠在全國叫得響的牌子有多少?”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