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出零庫存?—探究尾貨市場
對話嘉賓
黃國雄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梁吉良 知名營銷策劃師、北京佰陽戈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尾貨市場策劃第一人
話題主持人
曾友超
-背景回放
2007年1月,國內首家服裝尾貨市場天蘭天尾貨市場在北京市開業,其不俗的業績,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商把目光投向了尾貨市場。此后不久,九龍匯川、百榮天海國際商貿城等尾貨市場相繼在北京南城開張;同年10月初,天通苑尾貨市場開業;2008年1月,北京回龍觀尾貨淘寶市場正式開張。
與此同時,服裝尾貨市場在江蘇、廣州等地被迅速復制,許多商品交易市場紛紛打出“尾貨”的招牌。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業態的服裝尾貨市場,如火如荼地在全國范圍內蔓延開來……
盡管對于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業內還存有諸多不同的看法,但短短一年它就在中國服裝業流通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強勢表現,足以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特色也值得我們探究。 對話1服裝尾貨的概念“真空”
核心觀點:對于服裝尾貨市場而言,服裝尾貨概念的不確定性,是其未來發展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主持人: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服裝尾貨市場受到了諸多專業人士以及消費者的關注。但事實上多數人對服裝尾貨的界定卻還處于一種模糊狀態,以致有人將尾貨服裝理解成便宜貨、假貨、次品。那么,“服裝尾貨”究竟該如何定義呢?
梁吉良:一般而言,服裝加工企業或服裝銷售商在完成訂單或銷售的60%左右時就已經賺到預期的合理利潤,剩余的貨即為尾貨,屬于合理損耗產品,廠家或商家常常會以遠低于成本價的價格進行處理,以回籠資金。業內人士通常把尾貨分為外貿尾貨、國內品牌尾貨、企業積壓貨品、外貿轉內銷貨品。尾貨不是偽貨、舊貨,更不是洋垃圾。
黃國雄:我覺得服裝尾貨應該是指出口企業滯留、滯銷的產品,其本身必須是出口產品,有相應的品牌價值,不是有質量問題而退回的處理商品。
主持人:這么看來,你們對“服裝尾貨”的定義也并不完全一致。
梁吉良:確實,服裝尾貨在業內還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目前在業界、學術界、相關管理部門還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因此各種版本的解釋有很多,很難說哪種說法更貼切。而服裝尾貨概念的模糊性,也使得服裝尾貨市場不得不面對一些尷尬局面:概念都還沒統一,市場規范、市場準入等相關制度的建立也就根本無法實行。
不過目前我們正在配合商務部和相關部門起草制定《尾貨與尾貨市場標準》,目前標準初稿已經形成,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屆時,標準將會對服裝尾貨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并推出相關規范措施。
主持人:不曾想到,服裝尾貨市場如火如荼地在全國迅速蔓延的背后,卻是“服裝尾貨”確切概念的缺失。正如梁吉良先生所言,在“服裝尾貨”具體概念都沒有明確的前提下,一些相關的市場規范、市場準入制度也很難去建立。在此我們也期待相關標準法規能早日出臺,給“服裝尾貨”一個確切的名分。
對話2尾貨市場的價值空間
核心觀點:尾貨市場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其價值空間就在于,它一方面滿足了企業處理庫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滿足了部分消費者購買廉價商品的需求。
主持人:自北京天蘭天尾貨市場出現后,一批尾貨市場相繼在全國各地興起。那么“服裝尾貨市場”價值空間何在呢?
梁吉良:“服裝尾貨”并非新概念,但“服裝尾貨市場”在國內確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服裝尾貨是伴隨著服裝生產而同時出現的,在服裝尾貨市場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也形成了一批以服裝尾貨為營生的商戶,但他們的經營活動都比較分散,不具規模。尾貨市場的出現則將這些商戶集中到了一起,為他們開辟了一個專門的交易平臺。
尾貨市場的興起首先順應了國家提倡的啟動內需的政策需求。其次也適應了國家對外出口政策的調整。
黃國雄:服裝尾貨市場的出現,其實是市場細分、專業化的一個表現,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市場出現。它的價值空間可以從兩方面去看:一方面,服裝企業存在巨大的庫存需要處理,它們需要一個處理庫存尾貨的渠道;另一方面,目前還有一大批消費者青睞于消費物美價廉的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服裝尾貨市場在二者的需求之間搭建了一個平臺。
主持人:服裝尾貨市場雖然有著強勢的市場表現,但對于它的質疑之聲卻也從未間斷過。對于那些質疑的聲音究竟該如何去理解呢?服裝尾貨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什么呢?
梁吉良:服裝尾貨市場作為商品交易市場的創新模式,其存在的潛在空間已經被大部分人所認同。同時,對于服裝尾貨市場而言,各種質疑的聲音,消費者的不信任,這對于一個新興商業模式而言,是必然會存在的;這也表明這一市場模式還存在有許多需要改進的方面。隨著相關標準以及監管法規的出臺,服裝尾貨市場會向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黃國雄:服裝尾貨在未來會一直存在,相應的尾貨市場也將長期存在。未來,它必須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護生產、銷售、消費者的共同利益,才能有序的發展。 對話3面對傳統市場,挑戰還是補充?
核心觀點:從嚴格意義上而言,服裝尾貨市場與百貨商場、批發市場等傳統市場走的是一條差異化路線。
主持人:尾貨市場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它的出現是否會分流傳統市場,比如百貨商場、服裝批發市場的一部分客流,從而對它們形成競爭呢?
梁吉良:總體而言,服裝尾貨市場與百貨商場、批發市場等流通渠道走的是一條差異化路線,其供貨來源、產品定位、消費群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存在分流客流,形成競爭的問題。相反,它們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補充的關系。
黃國雄:從嚴格意義上而言,服裝尾貨市場與百貨商場、批發市場等傳統市場是不存在競爭交叉點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服裝尾貨市場的市場秩序還比較混亂,一些所謂尾貨市場經營的商品并非都是尾貨,“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比較普遍;同時也存在服裝經銷商從尾貨市場“進貨”等混亂現象。因此,在目前尾貨市場還不是很規范的情況下,尾貨市場對一些傳統市場,尤其是批發市場、小商品市場還是存在一定影響的。
主持人:可能正是基于這種原因,有些服裝經銷商認為,服裝尾貨市場的出現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他們甚至認為,尾貨市場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規定。
梁吉良:確實有人存在這樣的看法,這其實也是尾貨市場不規范引發的。但要明確的一點是,真正意義上的尾貨,在相關法律中是被明確規定為可以低于成本價出售的。
主持人:對比其他商業業態,尾貨市場與奧特萊斯似乎更加相似。它們間又存在怎樣的差異呢?
梁吉良:尾貨市場與奧特萊斯都是企業實現庫存套現的途徑。但事實上,奧特萊斯與尾貨市場是有本質區別的。奧特萊斯主要針對的是知名品牌的過季、斷碼產品,其消費群定位要高于尾貨市場,這在商品的價格上能夠體現出來———奧特萊斯內的商品打完折后依然遠高于尾貨服裝的。還有一點,對于企業而言,這兩種庫存套現方式也有所不同:通過尾貨市場的進行資金周轉速度高于奧特萊斯,但資金周轉的收益要低于奧特萊斯。
黃國雄:它們二者間一個最大的差別在于,奧特萊斯針對的商品是知名品牌,而尾貨市場針對的商品大多是一般品牌。
對話4尾貨市場警惕"過熱"
核心觀點:“天蘭天”將服裝尾貨市場這一概念推向了風口浪尖,同時也帶來了一大批跟風者。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這種跟風已經出現了“過熱”的局面。
主持人:自2007年初北京第一家尾貨市場———天蘭天服裝尾貨專業服裝批發市場開業以來,這一模式在北京、江蘇、廣州等地被迅速復制,許多商品交易市場紛紛打出“尾貨”的招牌。那么尾貨市場為何會如此迅速地擴張呢?
梁吉良:有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我國服裝行業每年實際完成服裝產量達510多億件,鞋業產量24億雙,箱包產量10億只。這些數量遠遠超過了大眾需求量,按照10%的比例來計算庫存,每年可產生50億件的尾貨服裝,2.4億雙鞋子,1億只箱包,這其中的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這是服裝尾貨市場大量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黃國雄:尾貨批發市場的切入點非常好,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滿足了企業解決庫存,消費者選購廉價商品的需求,尾貨市場的興起存在是市場發展的趨勢所致。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作為新興的商業模式,業內以及媒體的關注激發了一些商戶的投資欲望;同時也存在一些商家借“服裝尾貨”進行概念炒作的行為。
主持人:大量尾貨市場的出現,究竟是市場需求的表現,還是一些開發商在利益驅使下的盲從跟風呢?
黃國雄:一般而言,尾貨是出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遺留的滯留或滯銷品,總量不會太大,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以處理尾貨為定位的尾貨市場數量也不會太多,在區域市場內存在的尾貨市場數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尾貨市場的大量出現,有可能會促使一些服裝企業針對尾貨進行生產,甚至讓尾貨成為其主力產品,而最終導致“尾貨不尾”的后果。市場自身是有一定的盲目性的。從目前尾貨市場發展的態勢來看,已經有點過熱。在此,我也要告誡一些開發商,不要盲目地跟風上馬服裝尾貨市場,這里面是有風險的。
梁吉良:單就北京市場而言,我認為服裝尾貨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如果尾貨市場大量增加,會使這一本身就不是很規范的新興的商業業態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