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工的理性需求
如今,許多行業都面臨著技能人才緊缺的問題,不僅是機械制造領域的技術工人走俏,從事服裝加工業生產制作的人員更是搶手,比如裁剪工、縫紉工等人員。我國是紡織大國,紡織和服裝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全國范圍內眾多的服裝生產企業,都需要大批能夠進行服裝縫紉生產的工人。隨著服裝生產的科學化和規?;藗兩钏降奶岣?、生活節奏的加快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縫紉工在大部分城市的勞動力市場中都是供不應求。表面上看該行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但過節以后市場實在很難說,由于新頒布的勞動法加強了對企業職工的就業保護力度,對一些小企業,對一些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的企業,對定單少的企業,對產品質量達不到市場要求的企業,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縫紉工就業空間實際變小的可能性非常大。
職業定義:使用縫紉設備或工具,將紡織品、皮革等主、輔料裁片縫制成半成品或成品的人員。
職業描述:縫紉工的工作性質是縫制紡織、皮毛或其它合成材料的服裝。他們受聘于服裝、靴子、紡織產品、皮革制品或其它產品的生產公司或皮革商。
職業等級:本職業共分為7個等級:二級縫紉工、三級縫紉工、四級縫紉工、五級縫紉工、六級縫紉工、七級縫紉工、八級縫紉工。
一、縫紉工職業供求現狀
2005年,我國部分城市勞動力市場縫紉工都是供不應求的,缺口最大的城市是重慶,求人倍率高達5.98。今年度北京市縫紉工求人倍率為4.34。為什么在幾年前的勞動力市場上還是幾十個人爭一個飯碗的供過于求的縫紉崗位,如今卻成了眾多單位爭一個人的供不應求的職業。
二、縫紉工短缺的原因
(一)機械化程度提高,手工作業受冷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自己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買成衣的人越來越多。回想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有縫紉機,幾乎都是自己動手做衣服。隨著服裝成衣行業迅速發展,成衣不但在款式、做工等方面都優于手工做的衣服,所以現代社會的家庭幾乎不用縫紉機做衣服,會使用縫紉機的人也越來越少。
(二)勞動強度大、勞動報酬低造成招工難
縫紉工的工資一般采用計件計算,工人們大都是跟著訂單走,有訂單時通常要通宵加班,沒有訂單時可能連續幾天甚至幾周沒有活干,也就沒有任何收入。有些企業還克扣、拖欠工人工資,導致該行業人員大量流失。
據某區一家長期招聘縫紉工的服裝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該廠生意一直不錯,訂單數量每年都在遞增,但是太多的訂單他們不敢簽,就怕不能按時完成。
(三)生產設備陳舊,對工人吸引力差
生產設備是否好用也是決定員工愿不愿意留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生產設備直接關系到勞動強度的大小和勞動效率的高低,縫紉工是靠計件算工資的,設備不好用,勞動效率就低,工資也相應降低。老企業成立比較早,多數工作環境擁擠,而且照明和通風系統比較陳舊;新建企業設備先進,硬件設施條件好。另外,國內有些設備都是用油量高的,噪音也大,對身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生產設備陳舊也是造成這一行業人員流動性大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縫紉工荒”的建議
(一)加強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素質
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勞動力市場縫紉工的需求情況,對區域內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及有就業愿望的失業人員進行裁剪、縫紉的技能培訓,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勞動者的技能,一方面滿足用工單位的需求,還可以給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更新生產設備,提高福利待遇
隨著服裝產業的升級換代,與之相關的生產設備產業也必須升級換代才能跟上發展的步伐。企業應當根據市場變化,更新設備,這樣不但降低了縫紉工的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企業通過設備更新采用機械一體化的設備,一個人可以操作幾臺機器,而一臺機器可以完成以往需要40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這樣算下來,既節省了人力,解決了“縫紉工荒”,也節約了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益,一舉多得。此外,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也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讓工人沒有后顧之憂的工作,保證人員穩定。
(三)適應市場需求,增設縫紉專業
技工培訓學??梢栽鲈O縫紉專業,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培訓學習之后,就可以走上工作崗位,適應市場的需求,緩解縫紉技工的嚴重不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