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縣盤古鄉思考推進縫制設備行業跨越式發展
為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縫制設備行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宣傳我鄉縫制設備工業區及我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推進縫制設備行業跨越式發展,9月26-30日,我們組團參加了上海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此次展會共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476家企業報名參加,兄弟、飛馬、標準、飛躍、上工申貝、中捷、寶石、杰克、通宇等知名品牌紛紛登場,來自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歐、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超過6萬人。盤古鄉共組織10家縫制設備企業參加了這次展覽會,租用展臺9個,展出了包括GNK81300、GA446、GSC254三個新機型在內的共9大系列、40余個品種的縫紉機,并散發盤古縫制設備工業區宣傳材料2000余份,積極宣傳我縣的招商優惠政策。在歷時三天的參展過程中,我鄉10家參展企業共接待國內外客商4000多人,達成初步合作意向16個,簽約訂單12個,志強、東升、朱氏三家企業的125臺樣機在展會還未結束時就被客商搶先預定,其中朱氏企業自主研發的自動、半自動繞線機被10余個國家的客商代理銷售。通過這次參展,不僅擴大了我縣縫制設備企業在外知名度,開拓了市場,而且還學習了外地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突出的感受有三點:
一是行業協會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地縫制設備行業協會在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市場、企業與政府的交流溝通及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各種問題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昌黎荒佃莊縫紉機零件協會立足為會員做好服務,為政府當好助手的基本職能,充分發揮三方面作用,有效促進了縫制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做企業與企業關系的“協調員”。企業間的關系包括人才、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既可以構成企業間的競爭,也可以成為企業合作的要素。在控制人才流動方面,協會沒有選擇以規章來管、卡、壓,而是采取了放寬搞活策略,制定了“人才裂變”戰略,鼓勵有技術、有能力的人投資辦廠,并加強在職員工的技能培訓,解決企業技術工短缺問題。在技術資金方面,對于新辦企業幫助選好項目,走專業化生產的路子,避免行業內部重復投資、產品雷同的現象。對在新產品開發中遇到技術難題的,協會負責協調會員企業組成專業技術小組,帶著設備上門技術幫扶,直到正式投產為止,在企業間形成互助發展的良好氛圍。二做企業與政府溝通的“聯絡員”。一方面,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向企業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法規,引導企業守法經營,為地區經濟發展多做貢獻。另一方面,積極向政府反映企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爭取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如今年該協會第一次組團參展,但在展臺布置上許多小企業資金緊張、投入困難。經協會積極向政府反映,縣政府及時拿出10萬元專項資金幫助企業進行統一布展,并鼓勵企業參展,擴大了企業業務范圍,對該地區縫制行業的發展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三做企業開拓市場的“領航員”。該協會組織會員集體參加上海國際縫紉機設備展覽會,采取統一報名、組團布局、集體接待的方式,以行業整體實力打造“昌黎品牌”。在協會的大力倡導下,全體會員在市場業務方面真正凝心聚力,誠摯待客,客戶無論是被哪個企業接洽,都能做到盡心盡力接待洽談,自己做不了的業務則推薦給其他企業。
二是新產品研發速度明顯加快。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自身發展要求,江、浙等發達地區縫制設備企業不約而同地加大了高技術含量產品的開發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飛躍、中捷、寶石等大型企業自不必說,就連飛馬、健馬等“二線”企業也相繼成立了研發中心,并高薪聘請專家指導研發工作,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新產品研發速度進一步加快。展會上“飛躍”的自動開袋機、電控鎖眼機、電控系統,“寶石”的高速無油平縫機、電控套結機等產品,都是適應當前市場需求潮流的機電一體化設備,提高了設備的檔次與技術附加值,市場前景廣闊。
三是組團參展、個性布展成為展會新亮點。聯合企業形成群體參展,突出地區行業特色布展,最大限度地吸引參觀者“眼球”,是這次展會的一大亮點。在本次展會上有305個企業組成了11個展團參展,是展會歷史上最多的一次,如江蘇縫紉機產區、河北昌黎零配件產區、菀坪縫紉機產區、東陽縫紉機產區等,這些展區全部統一搭建展臺,展臺設計新穎,妝扮靚麗,引人駐足。飛躍、中捷、寶石等大型企業更是精心挑選參展隊伍,突出個性化宣傳,寶石的有獎建議、飛躍的贈送雨傘等人性化設計、中捷的花園樓臺式展臺布置等方式,無不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們深切感受到,我鄉縫制行業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特別是厚料機生產繼續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但與先進地區相比,無論是產品品種、質量、檔次,還是行業的技術、工藝、管理水平,都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一是企業競爭無序。這是當前我鄉縫制設備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對參展企業的調研我們發現,“差異化發展”已成為南方企業所普遍接受的成功做法,特別對中小企業而言,“做專、做精”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在這方面菀坪、臺州、昌黎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二是質量意識還不夠強。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證。而目前全鄉縫制設備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設備老化、專業質量檢驗機構少、檢驗人員短缺、檢驗技術滯后等問題較為突出,產品質量還不夠過硬。三是創新求變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強。大多縫制設備企業的產品開發還處于樣機測繪階段,以模仿創新為主,研發力量薄弱,研發領域狹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目前大多局限于厚料機生產,但厚料機的市場應用范圍、技術含量有很大的局限性,今后的發展方向應鎖定在如何向中、薄料縫紉機方向邁進上,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縫制設備生產基地”,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準確把握產業定位,形成競爭新優勢。針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引導我鄉縫制設備行業根據國家產業導向和企業自身特點,科學進行產業定位和市場定位,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厚料機是我鄉縫紉機的主導產品,要穩定此類產品生產,重點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同時加大薄料機、機電一體化、特殊機種等新產品的開發生產,打造新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盤古縫制設備產業層次。
二是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倡導形成全社會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濃厚氛圍,制訂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吸引各類人才來盤古創業,通過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使人才安心在盤古創業,實現自我價值。如東升公司高薪聘請了河南新鄉工程師,并為其買樓、置車、辦養老保險等,解決了人才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安心為企業服務。同時,要以各類高等院校、培訓機構為依托,采取定向培訓等方式,培養企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為企業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升級。圍繞特色機型的研制開發,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日前,我鄉又有兩家縫制設備企業的四種特厚料機產品榮獲“河北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稱號,已申請國家專利,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改變落后的家族式、小生產經營模式,以科學的管理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產業合作,走上下游結合、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加強產品標準制訂和行業自律,積聚產業綜合競爭力。
四是加強協會建設,實現集群發展。借鑒昌黎縫制設備協會的成功經驗,完善鄉縫制設備同業公會職能,加強與政府部門的交流互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引導企業抱團發展。多渠道搜集縫紉機行業發展信息,為企業提供準確可靠的咨詢服務。經常性地深入企業,掌握企業發展動態,為企業提供一手發展信息。
五是加快園區建設,打造一流發展平臺。大力加強縫制設備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完成了總投資600多萬元窯坑深填工作,動土80余萬方,成功引進了總投資5000多萬元的志強縫制設備公司、東升縫制設備公司、南柳機械廠三家企業入區發展。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力爭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投資規模大、經營效益好的縫制設備企業入區建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一流基礎設施、一流工業企業、一流經營效益、一流管理水平,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中國北方縫紉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