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閉環管理助企業跨越式發展
如何把促銷式的、時斷時續的、效果容易失控的廣告與宣傳活動,轉變為流程化、持續的、系統的、準確高效、帶動企業不斷發展的品牌塑造與推廣能力,對企業來說,不啻是對戰略見識、品牌專業能力、投資實力等諸多方面的挑戰。這一轉變能否實現,有賴于品牌閉環管理體系。
品牌閉環是我在新著《跨越式戰略》一書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品牌閉環是企業打造第一品牌,實現跨越式發展重要工具和保證。
品牌閉環是一套品牌管理流程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以執行戰略定位,管理受眾對品牌的認知心理,建立用戶心中第一品牌位置為目標。
2建立對受眾品牌認同心理經常的監查與糾偏的閉環機制,實現用戶品牌認知質量零缺陷。
3建立專設化、專人化、專家化的品牌管理機構。
4建立多、快、好、省的品牌傳播與品牌管理的流程系統。
5展開持續的、不斷擴大受眾范圍的品牌傳播活動,流水線式地不斷生產出認同品牌的新顧客和潛在顧客。應超越目標用戶向各種可能的推薦者傳播,應超越現有用戶向廣大的潛在用戶傳播。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回顧過去時說:
1995年,星巴克品牌面臨著一次認同危機。雖然,頂級產品和良好的客戶關系早已為我們奠定了品牌信譽基礎,但是在一個魚龍混雜的市場里,有些顧客還是難以把我們從一大堆競爭對手中區分出來。由于我們現在的發展規模和遍地開花的局面,他們也容易漠視我們的質量,忽略我們與社會的互動關系。顯然,我們的信息僅靠口碑向外傳遞已經不夠了。我們一直靠咖啡質量本身說話,但終于漸漸意識到,必須要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理念。你走在街上,一路過去可能有兩三個咖啡館。你怎么知道哪一家供應最好的濃縮咖啡?你怎么知道哪一家的咖啡是自己烘焙的,哪一家的咖啡豆是他們自己跑遍全世界去淘弄的上等貨?我們需要有更好的表述方式來描述一個更具有普世價值,也更具涵蓋性的企業形象——其中包含我們的靈魂和理念。偉大的品牌所代表的往往是比產品本身更宏大的東西。我要把星巴克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不只是一杯優質咖啡,也不僅僅是溫馨的氛圍。
隨著企業發展,我們顯然需要一位專門打理品牌事務的專家,負責廓清星巴克一切對外信息,提升我們的品牌攻略。1995年2月,我發現了斯考特·貝德伯瑞,斯考特曾在耐克公司擔任廣告總監。斯考特指出,星巴克不必囿于自己店堂之內,該把咖啡帶到人們最喜歡和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要能保證質量就得。斯考特相信星巴克應該是一個讓人“知道”的公司:這名字應該出現在最新的玩笑中,出現在最新的音樂中,跟眼下新聞人物也能扯上關系,乃至跟政治、文學、體育和文化潮流相偕而進。我們挑選了頂尖的廣告公司,他們向星巴克的顧客和合伙人作了市場調查,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現象:隨著星巴克的發展,顧客越來越覺得公司成了一個按部就班、固守成規的機構,變得不可通融和難以親近。可是當我聽到有人把我們視為一家面目不清的公司時,我知道自己必須拿出更為開放的姿態,以向公眾表達我個人的形象和我對星巴克的希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公司一旦發展到能夠砸大錢做廣告了,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就是要消弭人們因公司規模而產生的疏離感。我們需要把自己的形象表達出來:一個富有激情的、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不只是提供優質咖啡,也每時每刻地在豐富著數以百萬計人們的日常生活。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個點二個點,不是做一二件事,而是涉及到企業環境、社會環境和用戶之間方方面面的一個互動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
品牌的基礎是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產品價值、企業實力及其依賴的相關地域文化、社會文化。在此基礎上,加上對用戶的了解,確定品牌定位戰略,發掘提煉出品牌認同標識體系。在傳播中,要整合產品、服務、價格、渠道、推廣宣傳等全方位的顧客接觸點,將品牌認同的價值主張與標識準確地介紹給用戶。如果用戶接收到這些品牌的有獨特主張和品牌代表的獨特價值及傳播力量,并且這些信息與用戶需求及價值觀一致,用戶就會產生首選印象,形成首選態度并進行購買。如果用戶在消費過程中對企業的產品滿意的話,便會強化品牌印象、強化對品牌的信任度與感情。這些心理活動對重復購買有著重大影響力。如此周而復始,良性循環,最終將升華到用戶的品牌忠誠。
品牌管理步驟。品牌的創造和管理工作要遵循品牌環路的規律,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運作。一個具有閉環特征的品牌管理過程包括七個步驟。
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
品牌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發展戰略的執行性工作,是為企業戰略服務的,品牌不能脫離文化和戰略,唯品牌而品牌。
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中的使命,應包含指導品牌運作的消費者價值觀。
在企業戰略中的競爭優勢部分,是品牌定位的依據。戰略規劃中的目標市場確定了品牌傳播的受眾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