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操作童裝品牌的一點想法
2007年1月20日,我到長沙金蘋果市場,東塘大都市地下商業街,桔園貝貝熊孕嬰產品專賣店三個地方,進行了一個短時間的走訪。這三個地方,均有一定的代表性。金蘋果是以批發為主的市場。東塘地下商業街是市中心以零售為主的市場。貝貝熊是這幾年發展起來的本地品牌連鎖超市。而社區小店和大型百貨商場品牌店中店,我在平常逛街還是有一些印象的。目前童裝的銷售渠道主要也是以上五種形式。我就結合我對市場的簡單調研和收集的一些行業資料,談談當前童裝品牌市場營銷的一些想法。
一、市場調研信息
1、金蘋果:波波貓專賣店。該老板有兩家店。還經銷心喜小鴨,卡樂吉瑞比等幾個品牌。做童裝多年,他們提出的建議是,做童裝關鍵在于款式,價格,面料。對產品的要求是顏色和款式一定要多,可選擇余地就大。所以設計師很重要。價格主要就是要大眾化,面向老百姓。因為禮盒消費不占主要銷售部分。大部分都是自購。而面料的基本就是要求做到全棉,不起球,不變形。因為現在家長都重視對小孩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此外就是希望廠家盡量少開發嬰幼兒用品,銷售量少,利潤不高。還是服飾量大。以其做了三年的波波貓為例,每年可以拿貨三次15萬元左右。它的夏裝簽了180多個款式,可是冬裝因為款式單一價格偏高所以銷售就少。以它現在陳列的棉衣為例,打完6折后最高的為195元/件,中檔的為150元/件,最低的為105元/件。他極想做一個冬季的童裝品牌。另一個卡樂吉瑞比是廣西的品牌,它這個店是市區五家當中銷得最好的,主要面向0-3歲。今年已經完成銷售7萬元。內衣30元左右/套,外衣70元左右/套。性價比是比較滿足市場的,回頭客較多。他們建議我們向小數點,東風百靈兩個品牌學習。他們對經銷的利潤要求為30%。我另外到東風百靈總經銷,也是兩個店看了看,他們品種很全,有寶潔,卡啦,飛哥等。從0-16風歲都可以購買。此外我也看了看威威專賣店,品種比較單一,老板還是要搭配其它品牌一起來銷售。這也是我在市場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大部分的童裝店,以一個名氣大一點的品牌做為門頭,然后幾個品牌在一起銷售。如七彩童裝屋,就以阿杰邦尼為主,然后有安迪鹿兒,小河馬,獨當,杰米熊等一起銷售。以棉衣為例,從40元到300多元高中低都有。就我看到的情況來看,專業一個品牌的專賣店很少,可能是做批發的原因。另外就是這種產品本身就有聯帶性的原因了。從市場里的售價來看,基本上可以以標價的5-7折進行銷售。視不同的產品和顧客的還價了。品牌貨售價基本上都是百元以上了。再就是高檔的零售品牌也基本上沒有看到。
2、東塘大都市地下商業街:廣州迷你屋專賣店,主要以迷你屋專柜銷售為主,其它產品就較少了。所以棉衣標價均在200元以上,均以七折進行銷售。深圳叮鐺貓專賣店,就全部是叮鐺貓產品,無其它產品。該老板做這個品牌已經有三年。產品以意大利設計為賣點,產品較好,就是售價較高,打完八折以后,所有外衣均超過兩百元。他認為湖南的消費水平還難以接受這個價格。年銷售十幾萬,很想做個湖南人自己的童裝品牌,過年后門面會擴大。建議我們售價定位夏裝40-50元,冬裝70-80,營銷可以向愛兒健品牌學習。這個市場里面的童裝進貨均以廣州和株洲的品牌為主。
3、桔園貝貝熊孕嬰產品專賣店:這個是貝貝熊上月在桔園開設的市區內12家店中最大的一家。面積在300平方左右。母嬰產品從吃穿用住行等比較齊全,而其實在0-4歲的童裝來看,也就是選擇其蜜兒,貝護,哈貝比,嬰皇幾個品牌。并也是以一種高中低價格進行組合。其中嬰皇一個圍脖就要60多,而哈貝比一套內衣也只要20多元。但總的感覺價格比外面要高。但它有一個大而專的優點,并且能做到統一形象,專業導購。一個小店能在四年時間做到12個店這個規模,證明這個是代表一種童裝銷售趨勢的。
4、社區店及百貨商場店中店,它們就各自走了一種價格定位的高低兩端了。社區店店面普遍較小,品種也比較單一,以做散貨為主。很少有品牌專賣。價格也比較便宜。10幾塊錢/套的內衣,30-40塊/套的棉衣很正常。當然真正低檔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郊區及農村集貿市場上。而在平和堂,友誼商城,王府井等大型百貨超市,開設的童裝品牌專柜,主要以米奇妙、麗嬰房、小豬班納,派克蘭帝、紅黃藍等國內外高檔品牌為主。這些品牌均有良好的店面形象和品牌宣傳計劃。價格高。從內衣到外套售價從200元到500元不等。國外品牌在童裝市場尤其在高端顧客群占據著主要市場份額。國內童裝品牌品位的整體水平與國外品牌差距很大。
二、童裝產品及市場的特殊性:
1、市場潛力巨大與現實消費能力不強的矛盾。
據統計,我國16歲以下兒童約3億人,每年童裝的市場需求在6億至8億件,且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我國正逐步進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預計到2010年,新生兒出生數將達到高峰,在現有出生數的基礎上增加一倍。 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這部分家庭的童裝需求亦會隨之上升,預計每年將增加250萬左右的童裝潛在消費者。由于獨生子女占半數以上,兒童日漸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父母在孩子身上的開支約占家庭總開支的30%一40%,其中僅服裝消費一項就占到20%。可見,童裝是服裝業中的“大寶藏”、潛力巨大。相比之下,我國童裝消費卻走入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購買價格昂貴的國外品牌,可高端人群必竟還是少數。最多占到消費人群的10%---20%。另外就是低檔消費人群,只注重價格。也占到20%左右。而占據中檔消費60%人群的市場份額處于一片混戰之中。跟成人服裝消費相比,童裝消費顯得就很薄弱。由于兒童身體生長快,所以家長認為沒必要買太貴太好的產品。免得浪費。還有童裝款式雷同、廠家多,其替代性比較大。這也說明童裝價位的大眾化是個大趨勢。很多家長對自己的服裝消費品牌意識很強,但對于童裝消費的觀念和意識其實真的是一片空白。所以我認為解決營銷難題就必須先解決消費者的教育問題。童裝營銷,要從新生爸爸媽媽抓起。
2、品牌魚龍混雜與渠道體系混亂的雙重矛盾:
目前童裝品牌眾多,打擦邊球的品牌和假冒品牌也很多,前幾年最大的飲料品牌娃哈哈進入童裝行業,到現在損失慘重。說明童裝這潭水還是很深的。不是有實力就能做好的。還是取決于廠家是否能找到真正適合市場的操作模式。我國很多產業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以后,都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相對穩定的營銷模式。但是童裝產品由于大家對它的獨特性的特殊性研究不足,就按照其它產品銷售模式照抄,所以現在總是走在一個怪圈當中,產品無法做大,品牌無法做強。首先是產品與消費者的磨合進行當中,廠家與消費者都在進步。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也是一個動態的磨合。怎么在解決國產童裝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又能動態把握市場趨勢。再找到和不斷調整自己的營銷模式。這是當前童裝廠家最大的挑戰。目前市場銷售方式單一。品牌店在銷售上仍采用傳統的方式接待客人,由于孕嬰行業本身的特點,需要社區服務的切近與人性化的服務,親情式營銷,人性化服務成為市場發展的重點。國外品牌價格方面的偏高讓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偽劣嬰用品又不能適應中低檔市場。
我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經銷商都表現出對湖南童裝品牌的殷切希望,他們認為我們本土的威威,和鮮艷兩個品牌都做得不夠理想。希望有更好的品牌做起來,不用幫外地老板賺錢。童裝行業是真正的朝陽產業,也是很有挑戰性的行業。湖南有三一重工,遠大空調,湖南衛視等著名品牌,我真心希望有人在童裝行業能做出同樣的優秀品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