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28家在華韓國皮革企業“裸逃”
在華韓企“裸逃”中韓雙方將就此展開磋商
據韓聯社14日消息,韓國政府當天表示,將就最近在華韓國企業的非法撤離問題,與中方磋商韓國企業圓滿撤離的方案。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為討論簡化撤離步驟等幫助韓國企業圓滿撤離的方案,雙方啟動了所有的磋商渠道。”
據《朝鮮日報》2月13日報道,韓國輸出入銀行12日發表報告稱,為尋求廉價勞動力而大舉進軍中國的韓國制造業者,在未辦理正式的公司清算手續前“擅自撤退”的事件劇增。從2000年至2007年,有8344家韓國企業在山東省青島地區投資,其中206家企業已經“擅自撤退”。韓國企業的“擅自撤退”事件從2003年的21件開始逐年增加,去年達到87件。“擅自撤退”的韓國企業多為低工資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中首飾生產廠家最多,為63家,其余依次是服裝廠33家、皮革廠28家、箱包廠14家、制鞋廠13家。該報告分析道,員工工資年增長率超過15%,中國政府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整治,以及部分韓國企業自身經營困難,都是促成“連夜出逃”的原因。
韓聯社還報道了山東省煙臺市工業區的韓資企業世剛纖維的十幾名韓方人員連夜出逃的事件。世剛纖維是一家于2001年進軍中國市場的紡織企業,注冊資本為1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836萬元),銷售額達到約3000萬美元,擁有3000多名當地員工。韓國人商會負責人表示:“據推測,世剛纖維所欠下的債務達到50億韓元左右。韓國和中國的轉包企業也因沒有得到自己應得的報酬而陷入困境。”而韓國產業資源部于1月28日至2月1日,分別向青島、上海和廣州派遣調查團,就韓企連夜逃跑現象進行現場調查。
《朝鮮日報》發表的題為《對韓企“赤裸之逃”的反思》的評論文章指出,在中國山東省膠州,兩家韓國皮革企業的情況引起熱議。D公司因經營環境惡化,從4年前開始進行結構調整。在訂單減少、人工費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該公司裁減了2/3的員工。工資制度也轉變為按勞計酬。結果D公司以少數員工創造出了更多的產量。現在D公司存活下來了。而另一家S公司則在上述期間增加了銀行貨款,拖欠工資,對客戶、房東的“負債”也增加到最大限度。3年后,S公司的30多名韓國高級管理人員留下總額為2億人民幣的債務,“夜半逃跑”了。當地的一位企業界人士說,3年來S公司就是在為逃跑做準備。
《朝鮮日報》這篇文章指出,中國經濟目前處于結構調整階段,勞動者權利越來越得到尊重,低工資時代也即將畫上句號。低效率、低附加值產業正在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產業轉變。“赤裸逃跑”也可以說是“經濟模式轉變”的產物。
文章強調,不應該一味以消極的眼光看待中國市場,應該把現階段當作具備競爭力的企業進軍中國內需市場的絕佳時機。因此眼下讓人頭疼的“赤裸逃跑”,從長遠來看,也許會成為讓兩國經濟更上一層樓的“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