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兇猛 成都鞋企邊打邊撤
昨(2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452,再創匯改以來新高,這也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第17次創下新高。近期人民幣的漲勢可謂兇猛,從2月15日起,以一天一關的速度先后沖破了7.18、7.17、7.16和7.15四個關口。按照昨日的中間價計算,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幅已接近14%,2008年以來的升幅也首次超過了2%。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給成都制鞋業帶來了一股“寒流”。不僅造成了產品出口減速,同時快速上漲的原材料價格,也給本身就步履維艱的制鞋企業雪上加霜。
訴苦
一年倒貼60多萬不如早關門
“生意沒辦法做下去了,關門是最好的選擇。”自己苦心經營了3年的鞋廠即將關門,周中林心里的難受不言而喻。“其實,金花像我這樣要關門的小鞋廠不只一家,我也算不上什么代表。”周中林自嘲道。
2004年,曾在成都某大型皮鞋出口企業負責產品設計的周中林,動員家中的親戚朋友,投資500萬元開辦了自己的企業。“我們的產品和成都其他皮鞋廠沒什么兩樣,主打產品就是女鞋。”起初,為了避免和其他廠家發生直接競爭,周中林將目標市場瞄準了美國,并很快為企業掘來了第一桶金。“廠里第一個訂單就是美國的一個外貿單,一筆就賺了60多萬。”
風平浪靜地走過了兩年后,2007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鞋廠的問題開始顯現。“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周中林給記者算了筆賬,對于國外消費者來說,以前1美元可買到8元人民幣的物品,而現在,1美元只能買到7元人民幣的物品,這就給其他國家的出口鞋增加了銷售優勢。“本來中國鞋的獲利空間就非常小,一旦匯率出現短期變化,首先將會打亂出口制鞋企業的核算系統,原材料成本也會出現波動。比如我們這類企業,原材料大部分是在國內用人民幣購買,用美元結算收益,受匯率變化的影響就非常大。”周中林說,他的企業2007年一年的產值是1200萬元,但真正到手的利潤不到100萬元。除卻各種因素,僅匯率的上調就給他造成了近10%的損失。
“匯率這樣快速的變化,一些大型的企業由于資金實力雄厚還能支撐,而我們這種中小型企業遭遇的很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事實上,由于皮鞋生產的資金要求少,門檻低,造就了該行業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過去,一個老板買兩臺縫紉機,雇傭幾個小工,開個小作坊就可以從事生產;現在,四川有上千家大小鞋廠,規模擴大,成本增加,都考驗著這些出口商,他們正經歷著周圍同行紛紛離去的陣痛,也繼續承受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且越來越沉重。
周中林激動地說:“一年的利潤不到100萬元,不僅要發工人一年的工資,同時還要交付各種費用,這樣算下來,2007年我還倒貼了60多萬元,才把企業運行走。”周中林沉吟了片刻說:“我咨詢了一下專家,他預計,今年的匯率還得上漲10%,這樣下去,恐怕我的老本都要虧掉,還不如見好就收。”
做一雙鞋虧2元
18日下午3時,盡管是上班時間,來自武侯區和金花鎮6家皮鞋廠的老板還是齊聚在茶樓里了。這已經是他們今年以來的第四次聚會。“怎么辦?現在匯率漲得這么厲害。”“要想些對策了。”“再漲下去就只有關門了。”……還沒坐穩,幾位鞋老板就開始訴起苦來。
“我們都是做皮鞋的,主要的市場是出口美國。”“之美”鞋廠的老總韓力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漲個不停,搞得我們這些專門靠出口生存的企業很難過。”
“沒什么辦法,就眼巴巴地看著漲吧。做一雙鞋要虧2元,我反正是想退出了。”“中林”鞋廠的老板周中林搖搖頭。說是商討對策,但在先后發了一通牢騷之后,鞋廠老板們集體陷入了沉默……
不敢輕易接訂單
接單、貼牌生產、給經銷商發貨,這是成都鞋業出口商們選擇的外貿基本
形式。他們的利潤,是通過產品出口賣成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而實現。而隨著人民幣的大幅升值,一方面,成都鞋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越來越小;另一方面,賺回的美元可兌換成的人民幣也越來越少。與周中林一樣,鄧艾掌舵的“艾神”鞋廠,現在每生產一雙鞋就要少收入1.5元,去年6月開始,工廠每個月
都少收入3萬多元。綜合工資、稅收等因素,一個月收入平均下降了10%。
“外貿越來越不好做了。”鄧艾說,最近幾個月,他們已經不敢貿然接單,去年7—9月,該廠就少簽了價值30萬美元的貨單。同時,為了防止人員流失,他們還要倒貼錢維持生產。于是,他不得不考慮放棄部分國外市場,內銷的比例從過去總銷售額不到20%上升為50%。
去年年底,鄧艾在德陽和綿陽兩地開設了自己產品的專賣店,總投入為100萬元。但面對競爭同樣激烈的國內市場,他表示自己也很難看清未來,只有摸著石頭過河。在出口方面,為了減少損失,他已與客戶協商,依據匯率的變化,每月做一次價格調整。
支招
面對升值企業應該這樣做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蔚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制造行業又是傳統行業的制鞋業,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增加。與其他類產品相比,鞋類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企業最好與客戶簽短期合同,并在合同中附加人民幣升值的有關條款。如在供貨期內,人民幣若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金融工具,以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