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中部地區緣何出現“招工難”
湖北一直是勞動力資源輸出大省,近年來出現在珠江三角和長江三角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已經蔓延到湖北省的許多企業,最近,記者深入湖北一些地區,就企業缺工現象進行調查采訪,來看報道。
博奧紡織品有限公司是漢川市馬口鎮上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在過了紡織行業回暖的幾年好日子之后,如今卻被缺工的瓶頸卡住了發展的腳步。
漢川市博奧紡織品有限公司管理人員:"機器每年都是開開停停,關鍵是員工每年都招不滿。"
博奧紡織品有限公司因為缺工,部分生產線被迫停開,有很多訂單不敢接。而在馬口鎮像博奧公司這樣的紡織企業大都處在缺工和限產的狀態。據漢川市勞動就業局統計,目前馬口紡織工業園常年缺工3000人,漢川市各類企業高峰時期缺口達到3萬多人。
湖北出現"招工難"是從2004年開始的。當時僅只是酒店、建筑等部分行業。到2006年底,湖北"招工難"不再只是局部現象,經常性缺工達40多萬。僅武漢市目前出現技工、餐廳服務員緊缺,缺工率一般為20%。就連竹山、鄖西、通城、大悟等欠發達山區也出現這樣的問題。
湖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邵漢生:"集中反映在三類人員和三個行業,加工制造、紡織制造、現代服務業比較缺;管理人員比較缺、一線的加工人員、熟練工缺得比較明顯。”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眼下“用工荒”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待遇低、缺乏吸引力。記者通過對武漢、黃石、孝感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進行調查發現,800元以下的企業招工比較困難。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家具、電子等企業主告訴記者,他們主要依靠低工資來降低產品價格,以換取大額訂單,一旦加薪,企業競爭優勢勢必喪失。
湖北省社科院院長趙凌云:"利潤空間一小,企業它不可能給工人很高的工資,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樣就使得湖北的用工條件,工人的待遇相對于沿海來講,比較低下。這也是湖北一些企業為什么招不到工的重要原因。也折算出湖北的產業結構比較低層次的這樣的一個問題。"
湖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通過組織現場招聘、凈化人力資源市場、實施技能培訓和開展維權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努力使進城農民實現“務工有門路、上崗有技能、工資無拖欠、權益有保障”,緩解“就業難”和“招工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