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企不敢輕易接訂單
接單、貼牌生產、給經銷商發貨,這是成都鞋業出口商們選擇的外貿基本形式。他們的利潤,是通過產品出口賣成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而實現。而隨著人民幣的大幅升值,一方面,成都鞋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越來越?。涣硪环矫?,賺回的美元可兌換成的人民幣也越來越少。與周中林一樣,鄧艾掌舵的“艾神”鞋廠,現在每生產一雙鞋就要少收入1.5元,去年6月開始,工廠每個月都少收入3萬多元。綜合工資、稅收等因素,一個月收入平均下降了10%。
“外貿越來越不好做了。”鄧艾說,最近幾個月,他們已經不敢貿然接單,去年7—9月,該廠就少簽了價值30萬美元的貨單。同時,為了防止人員流失,他們還要倒貼錢維持生產。于是,他不得不考慮放棄部分國外市場,內銷的比例從過去總銷售額不到20%上升為50%。
去年年底,鄧艾在德陽和綿陽兩地開設了自己產品的專賣店,總投入為100萬元。但面對競爭同樣激烈的國內市場,他表示自己也很難看清未來,只有摸著石頭過河。在出口方面,為了減少損失,他已與客戶協商,依據匯率的變化,每月做一次價格調整。
支招面對升值企業應該這樣做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蔚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制造行業又是傳統行業的制鞋業,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增加。與其他類產品相比,鞋類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企業最好與客戶簽短期合同,并在合同中附加人民幣升值的有關條款。如在供貨期內,人民幣若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金融工具,以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