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增加長期優惠貸款協助紡織業者
印度尼西亞政府將增加資金協助以重建印度尼西亞紡織業,由2007年的2750萬美元提高至本(2008)年的4310萬美元(增加56.8%)。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金屬、機械、紡織及多種產業部門”秘書長Ansari Bukhari表示,本年的協助將分部份執行,3650萬美元分配給大型紡織公司,540萬美元協助中小企業,剩下的120萬美元則推廣該項活動及進行調查。
該項活動將以長期低利貸款(Soft loan)的形式協助紡織業制造商,其大部份的工廠礙于老舊機械及設備而無法擴充產能。Ansari Bukhar秘書長坦承,去年政府未能完全分配重建款項,僅有1650萬美元(去年補助總額度的60%)被分配,其中1380萬美元由78家大型紡織廠取得,260萬美元由中小企業獲得。由于許多小型企業未有適當的財務報告申請貸款,此外盡管有貸款可以協助公司購買新機械重建工廠,大部分工廠卻只愿意進口二手機械。
工業部紡織組長Aryanto Sagala表示,工業部將由去年的失敗學取經驗及注意廠商反映意見,來處理本年重建紡織業的協助案。例如允許大型紡織廠出示各式信用文件(包括其預算)來申請協助。工業部去年底已經邀請800家廠商提出申請,近期預計會有響應。
Aryanto Sagala表示,在印度科技升級基金(TUF)方案執行第一年時,重整方案的達標率僅60.2%,且只有3家廠商申請,卻不算是執行失敗。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個方案中,47%的貸款由NISP、BCA、UOB、Lippo、Mandiri、BNI銀行及中國信托銀行經手。本年工業部將計劃分配4310萬美元,但可能會因為政府要刪減15%的支出而有所減少。同時印度尼西亞紡織公會(API)執行長Ernovian Ismy表示,印度尼西亞本年的紡織出口若與產能一致有成長的話,預期可以成長10%。2007年紡織出口成長由2006年的94億美元成長至6.4%達101億美元,雖然原先預期成長10%。
API董事長Benny Soetrisno表示,印度尼西亞成衣業的出口強勁,去年的出口額為59.7億美元,成長13.2%,相較之下布類的出口衰退2%,出口值僅有14.4億美元。由于全球對布類產品的需求成長快速,希望成衣廠能夠多投資布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