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由“會”到“精”
- 應行業需求不斷林立的服裝專業短期培訓機構,目前已是彌補學院教育與市場現狀之間銜接的最有效、也是目前最受關注度的培訓方式。無論是作為大學后教育的最有效過度平臺,還是最快實現行業一線人才升級的加速器,不得不承認它在培養行業緊缺實用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華豐世奇高級制板師特訓中心,多年來一直堅持培養服務于行業一線的優秀設計師、板型師,這里畢業的學生在市場上也有很好的口碑。在此,記者與逸仙專修學院華豐世奇高級制板師特訓中心服裝系主任李豐共同探討了技術培訓界的前沿話題。
走在技術前沿的大學后教育
據李豐介紹,華豐世奇高級制板師特訓中心的主要生源主要是剛畢業的大學畢業或沒畢業的學生。因為他們最缺乏的是動手實踐的能力,還有對技術的認識深度不夠。技術最前沿的東西永遠是在實踐中發現的,很多問題原來也不是沒發現,但只有實踐跟進才能讓很多問題明朗化。比如有的學校學生來我們這的時候,我們都是讓他們先畫板,學生說你們不給我基型板我沒法畫,我問他們基型板哪來的,他們說老師給的,這就是學校里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學校老師來我們這里進修,原因是他們想要的設計效果達不到;更有很多老師自己具備大量的實踐,能經過反復的調整與琢磨,把款式整合的如他所想,但是他們認為用理論解釋不了,所以也來到這里學習。
目前,大學里的學生都是寬基礎薄專業,特別是在技術教育方面,學校里每項都能涉及,但是都不深。由于服裝是時尚產業,會面臨隨時更新,不論是手頭的技術還是思想理念,李豐認為,最前沿信息永遠掌握在市場一線技術老師的手頭上,這種最新的信息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來不及整理成文,并出書來推廣的。事實上,市面上見到的書中的理念和技術都已不是最前沿的。
“目前,在大的知名服裝公司做板師的有許多是我們這里楊新華老師的學生,包括白領、應大、莊子、玫瑰坊等等大的企業。他們都是市場一線的技術精英,他們具備了最前沿的技術與實踐能力,我們這里也就隨時能夠得到最前沿的技術信息。如果轉身教給現在的學生,才能對他們的大學后教育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學校應該具備一線的最新資訊,而且,一定是市場前沿最需要的,這也是吸引更多學生來我們這里學習的重要原因。”李豐由于學校教學與市場聯系緊密而很有自信。
實現新設計的技術高要求
培訓班還有一部分生源是企業里的設計師,據記者了解他們來學習是因為做設計師經常會碰到舉步維艱的尷尬局面,設計師畫的效果圖很多在后序程序中都執行不下去,板師如果說不合理,設計師也說不出合理性在哪里、怎樣能執行,設計就會被推翻。李豐認為,真正的設計不僅局限在外形、款式等設計元素,結構線形成款式是很必要的手段,設計師過來學習主要是把著這樣的目的。
李豐向記者介紹:“我們是由‘會’到‘精’的教育,而學校是從不會到會的教育,這里沒有基礎的學生根本不收。服裝的色彩和造型是有流行趨勢參考的,而好的設計是要建立在一個好的板型基礎、工藝基礎上。設計師如果不懂這些設計方案就貫穿不下去,設計師與板師之間就容易有技術糾紛。設計師有整體貫穿過程,當設計師有了設計稿,色彩、結構、理念上、工藝等方面應該有個貫穿的能力,如果哪個環節貫穿不下去,學校都應該有指導性的解決方法。”
目前,有些工廠的板師,很多問題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因為企業的效率很高,很多問題即便解決不了也就帶著問題實施下去了。所以要求設計師不是會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更需要會并用恰如其分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
李豐介紹他們學校的特色時,很有想法:“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如果學生最后只是把該學的都會了,但沒有應變能力,沒有分析的過程,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就還是沒有達到目的。學習的過程是解決問題,實現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培養學生是按照行業規則、審美層面的高要求,真正制板應該是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雙層的培養,很多衣服穿在身上沒什么毛病,但也沒什么感覺,這就是很多板師存在的問題。”注重學習后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是華豐世奇高級制板師特訓中心在培養學生中的特色所在,但這更是為技術界人才提出了一個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