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危思危的青島紡織
聽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抱怨說,在青島的商場很難買到青島的時裝。這個感嘆并非沒有道理。青島的高檔商場如巴黎春天,幾乎不賣國產品牌,有的也且恍┠戲降鈉放啤9ノㄒ揮兇ü竦暮熗歟蒼緹統煩雋恕?
說起青島的紡織,老“青島”們都清楚,青島的紡織服裝在二十幾年前還是風光無限的。僅棉紡廠就可以從第一數到第九,老百姓簡稱“國棉一廠”、“國棉二廠”、“國棉三廠”……還有若干針織廠,還有名目繁多的織布廠、絨布廠、毛巾廠……服裝廠就更多了,能從一廠數到二十五廠。青島歷來是中國紡織服裝的出口基地,從解放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只有上海、天津、廣東少數幾個地方可以與青島媲美。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正如朋友親身經歷的,隨著南方紡織服裝業的異軍突起,青島明顯落后了。
突圍還在繼續 為什么會這樣?
計劃經濟時代,青島的紡織服裝出口以創匯為主,外貿由國家統籌集中管理,山東省的外貿出口設在青島,下邊的工廠企業沒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生產廠家沒有自主意識,外貿部門也沒有自己的生產、加工企業,體制死,架子空,青島的紡織業沒有建立相應的產業結構鏈。
從1998年起,政府對中國紡織工業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調整,在強有力的政策手段下,紡織行業壓錠與結構調整、兼并破產結合起來。在這種大環境下,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的紡織業順應結構調整的大潮后來居上,而青島的老紡織基地陷入了十年突圍未果,如今進入尷尬前行。
青島紡織服裝業經過十年突圍,老紡織工業基地沒有提升到位,服裝品牌始終沒走出青島,連青島一直最擅長的外貿也一年比一年困難。
在1月13日的青島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第三屆三次大會上,山東綺麗集團總裁趙明耀分析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2005年到2008年上升了近15%,而出口退稅又下降了近6%,外貿型紡織服裝企業的利潤被擠壓掉了21%。
去年美國突然爆發次級貸危機,讓美國經濟經濟籠罩在衰退的陰影下。美國一專業紡織雜志經過分析得出結論,2007年是美國大衣商34年來銷售最差的一年。往年零售商到圣誕節開始打折,而去年,服裝在感恩節就開始四折銷售。不少美國服裝企業收不回成本,有破產之虞。
青島外貿型紡織服裝企業兩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日本和美國,一個已經進入連續十幾年衰退的泥沼中,一個出現了50%以上的衰退風險,青島乃至全國的紡織服裝企業都意識到,與其把全部家當放在風雨飄搖的大船上,不如把主業轉移到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
山東省紡織行業辦公室主任趙傳香在全省紡織行業工作會議上說:“2007年紡織行業經歷的出口退稅下調,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漲,國家金融政策調整,歐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貿易不穩定環境等等因素,使去年成為全行業最困惑的一年。”
放眼全省,濱州魏橋的棉紡織水平已經超過青島,青島的棉紡織水平停留在40支紗,德州的的德棉集團已經達到200支紗。在2007年,高密市被授予“中國家紡名城”,高青縣被授予“中國棉紡織名城”,青島的棉紡、家紡在過去幾年里并沒有太大的突破。山東省是全國第三的紡織大省,但并非中國紡織的第一梯隊。就是在這個大而不強的產業中,青島依然在許多方面榜上無名。
“洗牌年”思考
紡織行業多年來一直是國際貿易的摩擦點,各種問題都可能把紡織服裝業推向風口浪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緣政治、國際關系、貿易摩擦的影響會迅速波及至行業,地域對阻隔對不利條件的消解作用日益微弱。從今年初國際能源價格走高、美元貶值不難預期,2008年的紡織服裝貿易仍是多事之秋。
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也使得低層次的紡織工業形勢嚴峻。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