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插手服裝運營
?。ㄓ浾咄魪V英)實力紡織企業插手服裝運營,將觸角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成為泉州紡織服裝業的一種新現象——近一個時期里,鳳竹紡織成立了福建省菲奈斯制衣有限責任公司,以“FXNEX”為品牌;華豐正在洽談收購一個中檔男裝品牌;海天則運作一個名為“KAWAGEBO”的服裝品牌。
現象:紡企涉足服裝
在2月17日舉行的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相關決議,決定投資設立福建省菲奈斯制衣有限責任公司。新設立的福建省菲奈斯制衣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600萬元,其中鳳竹紡織以現有制衣設備投資306萬元,占其注冊資本的51%。新公司經營范圍主要為服裝、服飾產品及服裝原輔材料的加工生產及銷售以及機繡制品、印花的加工;所生產的服裝產品主要是運動服裝。
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鋒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該公司就開始籌建菲奈斯公司,但直到今年才開始注冊登記。
據了解,目前菲奈斯公司的加工業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為中國本土的運動品牌進行貼牌加工,包括李寧、特步、匹克和鴻星爾克等,其次是給國外運動品牌加工,如號稱“羽毛球第一品牌”的YY。
“目前菲奈斯只是一個制造品牌,還稱不上終端品牌。”陳鋒說。在品牌化運作方面,其更傾向于找到戰略合作伙伴,與擁有完善市場網絡的品牌商共同開拓零售領域。
而與此不同的是,石獅市華豐針織有限公司欲借在韓國上市之機,于今年正式運營一個中檔男裝品牌,并拓展服裝零售業務。這個消息去年底從業界傳出。
據華豐紡織執行董事兼總裁蔡洋波透露,其欲運營的男裝品牌是從內地收購的。據了解,該品牌平均單價大約是200-300元的水平,收購品牌大約要花費2000萬元,加上日后的市場推廣等費用,前期投入大約需5000萬元。據悉,目前相關收購業務仍在洽談當中。華豐紡織計劃今年在內地二、三線城市開5-10家店。
除兩家上市紡織企業之外,海天輕紡集團也在積極進行服裝領域的探索。據海天輕紡集團副總經理張連京介紹,海天目前在正運作一個名為“KAWAGEBO”的服裝品牌,產品涵蓋休閑服、運動裝、工作服、戶外運動服、內衣和泳裝等。
動因一:滿足市場訴求
紡織企業插手服裝制造和品牌運營環節,動因之一是整全產業鏈的市場訴求。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整全產業鏈是市場多年來的訴求。
對鞋服終端品牌商而言,以通過下訂單給服裝生產企業的方式運營,不可控因素太多,如面料質量、輔料搭配、染整技術等。相形之下,鳳竹、海天和華豐等業內知名品牌,與很多品牌商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合作上的默契。以前品牌商為了下單,為了嚴格掌控質量、面料和款式,必須管控面料供應、生產制造、輔料搭配和染整技術,大大增加了品牌商的管理成本,而隨著品牌商對供應鏈不斷扁平化管理的訴求和需要的凸顯,巨大的市場商機就顯露出來了。終端品牌商由于看中這些上游供應商的生產能力和制造品質,希望直接將成衣制造這一塊“大蛋糕”吃掉。
在著手成立菲奈斯公司之前,鳳竹紡織一直致力于產業鏈上游的管控,籌建了江西和山東兩個棉花生產基地。“這兩個項目的投產標志著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棉花生產基地,采購原材料品質有了很好的保證,產品合格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因此降低了不少。棉紡基地的效益,使公司增強了發展產業鏈戰略的信心,進一步加快了上下游產業鏈開拓步伐。”鳳竹紡織高層稱。
海天輕紡集團董事長王啟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海天的產業鏈已經從原料類、面料類延伸到了服裝類、家紡類和產業用類。整全產業鏈,滿足品牌商的訴求,是其近年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
動因二:開辟利潤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宏觀環境的整體性變遷,紡織產業開始進入微利時代。
首先是棉花價格和石油價格持續攀升,導致棉紡和化纖等領域受到極大的沖擊。其次,經過2006年和2007年兩次出口退稅大范圍調整,行業利潤進一步趨薄。第三,歐美貿易壁壘日趨森嚴,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和行業效益影響較大。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和銀根緊縮,都進一步降低了行業的利潤率。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掌控上游原料、開辟貿易環節之外,將產業鏈延伸到服裝生產和終端運營上,不失為紡企增加利潤來源的出路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紡織工業是國內市場化進程起步最早、市場化程度最高、市場競爭最充分、資源與市場國際化最明顯的產業之一,成為微利行業是必然的。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紡織產業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除此之外,由于產能過剩導致的利潤下降,也是紡織領軍企業下決心開辟新利潤增長點的原因。陳鋒認為,從國內來看,無論是棉紡還是化纖產業,都已經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產能嚴重飽和,企業之間充斥著低水平的壓價惡性競爭。因此,行業現實情況迫使企業向上下游拓展,尋求新的利潤空間。
動因三:消化募集資金
由于此次插手服裝運營的鳳竹紡織和華豐均屬多年上市公司,所以業內人士聯想到消化募集資金的問題。
知名上市專家倪忠森認為,上市公司所募資金必須投到產業鏈的延伸環節中,由于紡織品只是中間產品,處于價值鏈的低端,要重塑高端價值鏈,就必須向終端進行延伸。因為產品越貼近消費者,品牌對價值鏈的掌控能力就越強,也越具有定價話語權。
觀點:品牌運營模式要合適
專家分析指出,從三家紡織企業進軍服裝領域的手法來看,鳳竹紡織和海天屬于加工制造品牌,而華豐則屬于終端零售品牌。
專家認為,服裝品牌不能進行簡單復制。對于加工制造品牌而言,由于紡織企業本身就屬于貼牌加工性質,因此,其延伸依然局限在工業化之中,價值鏈之間挨得比較緊,比較容易成功。運作終端零售品牌則沒這么簡單,因為從制造向零售延伸,屬于工業與商業之間的延伸,兩者具有很大區別。
該專家進一步表示,紡織企業在進行產業鏈整合時,僅僅具備資金是不夠的,企業家的理念和人才非常關鍵。“在運營之前,應該對市場進行細致的調研,分析到底能延伸多少,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品牌運營模式。”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