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怎樣進南美
南美最大的紡織類展會“圣保羅國際紡織工業及服裝貿易博覽會”在2007年重新對中國紡織企業開放,巴西為保護本國紡織企業曾連續兩年禁止中國企業參展,去年的“解禁”成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南美淘金的動力。
到南美去!沈陽五愛集團在2005年制定了這樣一個進軍國際市場的計劃,到2007年底,這一計劃已經得到了不斷的推進與發展。南美市場的藍圖漸漸勾勒出來。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市場?整個南美地區,哪個國家更適合中國服裝流通企業發展?如何參與到當地的商貿循環中?如何在南美獲得更多的市場空間?對此我們采訪了剛剛從南美考察歸來的沈陽萬識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陽五愛集團的總經理特別助理胡寶鋼。
南美——開放中的保守
巴西、阿根廷、智利,是南美市場中備受關注的三個國家,如今很多中國商人在那里做著紡織服裝及小商品的生意。同時,針對目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摩擦不斷增多的新趨勢,很多出口型紡織服裝企業也紛紛將目光瞄準南美。但胡寶鋼認為:“如果就是單兵作戰,中國商品就永遠難以提升。由于語言、距離等方面的原因南美國家一直是中國難以深度開發的市場。目前進入南美國家的中國企業主要是礦業、機械和電子行業,紡織服裝基本是個體戶和小企業。所以,未來開發南美服裝市場的核心是通過行業協會和大集團的集中進入,樹立中高端的商品品牌和管理,建立良好的商業渠道和模式,才是成功進入南美市場的關鍵。”
為了集團開發南美市場的戰略計劃,胡寶鋼多次到南美市場調研,也與當地商貿機構的官員及大物流商等建立了很好的聯系,在溝通中,他體會到,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關鍵要通過什么形式去開發,進入該市場的手段,決定著能獲得什么樣的利益。
目前,區域性組織南方共同市場在經貿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成員國之間互免關稅。但整體經濟水平相當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中國。和中國之間經貿關系遠遠落后于亞洲、北美、歐洲和澳洲的國家。貧富懸殊是南美主要的社會問題,近一半的財富都集中于10%人的手中。
南美市場的可開發程度雖然誘人,但胡寶鋼認為,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特點,并不都適合中國服裝企業大規模進入。
巴西——適合“高品質”進入
除了阿根廷之外,巴西是南美洲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最大的城市圣保羅,是南美最大的商品流通市場,也是最大的服裝批發中心。這也決定著“圣保羅國際紡織工業及服裝貿易博覽會FENIT”成為南半球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專業性貿易博覽會。
充滿中國新年氣息的巴西“唐人街”
胡寶鋼告訴記者,參觀展會的專業觀眾中75%是批發商和零售商,近98%的專業觀眾具有決策權。2007年再次對中國開發后,不少南方省市也組團帶企業去參加,但主要還是外貿加工型企業居多。
在圣保羅有四個比較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原來以日本人為主,現在成為中國華人的天下。一條韓國服裝街規模也很大。不過最著名的還是25街——紡織、服裝、小商品貿易集散中心。過去經商者主要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近10年來華商不惜代價的收購,已使這里成為華人心目中的“唐人街”。
如今這條街數個商業城中已開有700余家華人商店,主要經銷中國商品。“25街大約有2平方公里的范圍,是專業市場加商業街的模式,與中國的批發市場很相似。商品基本都來自中國、韓國和墨西哥。整體觀察,像是中國的常熟服裝城和上海七浦路市場的結合。馬路上以獨立店鋪為主,樓宇市場部分和我們5年前的市場一樣。其中的檔口有中國香港人開的,也有中國華僑開的,日本和中國臺灣人是市場主要的投資者。中國的商人基本都是來自江浙一帶。南美人周末都休息市場也基本停業。我們參觀的時候很冷清,大樓里僅僅有幾戶中國大陸去的商戶在營業。市場里銷售的基本都是中國類型的商品,服裝、鞋帽和小商品。價格比較便宜,和中國水平差不多,但商品的檔次也很低。市場雖然比較大,但并不規范,同時環境也較為混亂。進入巴西市場的基本都是中國的小商小販。難以形成合力,也難以融入大巴西的主流生活和品牌銷售層次。”胡寶鋼如此介紹。
根據對市場的調研,他也給出了中國服裝企業進入巴西市場的建議:“現階段,巴西和中國的貿易關系在穩步發展中,根據我國商務部的有關條款,巴西對原產于中國的絲綢、燈心絨、聚酯纖維等產品方面實行嚴格進口管理。所以,大型的服裝產品難以集中進入巴西市場,而且巴西也在保護自己的紡織服裝產業。在巴西消費市場上的主流服裝品牌很少有中國的。現在巴西認可中國商品還是在機械和電子方面。服裝在巴西,還只是中國低廉價格和普通生活必需品的代表。如果中國服裝品牌要進入巴西的商貿流通,最好能夠組成團隊,結合當地的上層社會人流。有品位地進入市場。這樣,中國的服裝才能有新的發展。否則難有新的作為。”
在胡寶鋼看來,巴西需要以大市場的建設為出發點,提升專業批發市場的檔次。通過提高市場的硬件,來提高服裝商品的品位。
阿根廷——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拉丁文中,阿根廷是“白銀”的意思,同時也寓意著“貨幣”、“財富”。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雖不產白銀,但有著肥沃的土壤,豐茂的草原,良好的氣候,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糧倉和肉庫”,財富滾滾而來。那里湛藍的天、純白的云和金色的太陽,那兒的探戈和足球令世界各國人陶醉。但在整個南美市場,胡寶鋼認為,阿根廷是不適合中國服裝企業,尤其是商貿流通企業進入,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的過度保護。
阿根廷是紡織服裝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家。但是,胡寶鋼告訴記者:“阿根廷不是南美的服裝批發中心。所以,沒有像巴西那樣大的批發市場。最近阿根廷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基本禁止中國的紡織服裝商品進入。所以,阿根廷不是中國服裝進入的主要目標國家。”
在紡織品和服裝的零售購買方面,阿根廷市場是拉美地區最強大的,這種發展促使當地的紡織品生產達到創記錄的水平。在2007年8月17日,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將啟動一系列包括對服裝、玩具、皮革、鞋、紡織品、自行車、電腦等產品的進口設限措施,并明確提出這類措施是主要針對中國產品。
以往中國對阿根廷服裝出口主要以褲子、大衣、毛衫為主。雖然一直以來阿根廷并不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重要的貿易伙伴。但2007年前7個月,服裝對阿根廷出口4779.5萬美元,同比增長369%,增幅很大。其中,襯衫、便服套裝、袍服、內衣褲、胸衣出口增長均在10倍以上。
該措施的實施,也勢必使得2008年,很多中國服裝企業開拓南美市場要采取繞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