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招工 先看看新農民工職業期望
春節過后,農民工求職應聘進入高峰期,記者在民營經濟發達的閩南泉州采訪發現,缺工現象仍然嚴重,大小企業招工遭遇“冰火兩重天”,新一代農民工在就業心態、職業預期、權利意識方面呈現出與上一代農民工不同的特點。
“新農民工”求職要件
“希望月工資能達到1500元、每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內、周末有一天休息、有醫療保險。”來自安徽安慶的王安順這樣描述自己的職業預期。
王安順今年22歲,在泉州石獅打工3年了。3年來,他換了13家企業,“都是在小型服裝廠做制衣工,計件工資,收入最高時一個月1700元,但大多數月收入1000元左右。”
拿到這1000元左右的工資并不容易,王安順一天得上3班:早8時到中午11時半,下午1時半到5時半,晚班6時半到11時半。“服裝行業是流水作業,機器要不停運轉。”王安順告訴記者,他所在的企業一線工人周末都沒有休息,只有周日晚上不用上晚班,每個月有一到兩天休假。
去年底,王安順所在的服裝廠倒閉了,春節過后,他要重新找工作。“當地服裝廠缺工厲害,不少工廠一次就要招上千人,找到崗位不難,但我想找一家大企業,大企業用工環境好,有休假,加班時間也不長,有自己支配的業余時間。”
企業招工“冰火兩重天”
王安順要實現他的愿望并不容易,盡管春節過后泉州地區缺工達18萬人,但大小企業招工情況不一樣。
正月初七,晉江陳埭鎮烏橋勞動力市場,當地一家大型運動鞋生產企業招聘廣告上醒目的“不加班”大字,讓招聘攤點門庭若市。企業承諾:“在不降低工資情況下,上班時間為上午7時30分至晚上7時,中間休息1個半小時,每個周末有1天休息。”幾天時間,這家企業就招到500多工人。
來自四川達縣的農民工趙偉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農民工應聘時“貨比三家”,工資和福利待遇、個人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情況下,家庭作坊、小企業提供的工資會比大企業高一兩百塊錢,但那里的老板延長工人勞動時間、加大勞動強度,拖欠工資、工傷得不到救助等情況時有發生。”
記者采訪發現,用工規范的大企業不愁招不到工人,良好的信譽、人性化管理、完善的生活設施、文化娛樂生活豐富、能接受職業培訓、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大型企業對農民工更有吸引力。
來自安徽埠陽的李輝和妻子在石獅一家鞋業集團務工已經5年,受雪災影響,今年李輝夫婦沒回家過年,“企業拿出50萬,為廠里3000多滯留外來工提供免費伙食、安排看電影、周邊旅游等文體活動,我們這個年過得不寂寞。”企業對員工的關懷收到了回報,目前這家用工量在7000人以上企業的滿崗率達到95%以上。
一些中小企業招工面臨較大困難,石獅市一家針織廠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計劃招工1300人,目前只招到300多人,“我們需要熟練工,生產任務重,沒時間培訓新手,但熟練工太少。”
改善環境 緩解“缺工”
泉州市總工會副主席張惠評說,目前勞動力市場的主力是上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農民工,與改革開放初期就外出務工的第一代農民工相比,這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維權意識更強、職業預期更注重個人價值實現,福利待遇、良好用工環境、自身合法權益不被侵犯、精神需求、企業提供給個人發展空間等因素被更多考慮。
近年來,泉州很多企業開始通過改善用工環境、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留住員工,如提供夫妻房、在車間安裝空調和消毒設備、設立職工網吧、組織文娛活動、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優秀員工有晉升機會、彈性工作時間……政府和工會組織加大對企業規范用工監管力度,曝光拖欠工資企業、督促企業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為勞動者維權提供權力保障等。
張惠評說,隨著勞動合同法施行,最長勞動時間限制、最低工資標準、社會保險待遇、加班工資支付、帶薪休假等制度的建立,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更充分的法律保障,以“延長勞動時間、加大勞動強度、剝奪勞動者合法權益”獲取利潤的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生存,企業必須轉變用工觀念、規范用工制度,在提升產品競爭力上下工夫,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