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出口增速略升 內銷利潤空間趨窄
1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26.34%。受春節因素影響,1月份紡織品出口同比增速加快。我們預計到2月份,出口增速會有所回落。
1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較上年同期繼續小幅下降。從往年經驗看,1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通常為全年較高值,因此我們判斷:2008年全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仍將繼續降低。
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同時推動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的結構性調整。紡織品主要出口市場:亞洲和北美洲的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尤其以對北美洲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出口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顯示出我國紡織品出口正日趨分散和合理化:對香港、日本和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在逐漸降低;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將成為未來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增長區域。
1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6.1%,衣著類出廠價格上漲2.2%。此次衣著類PPI的上漲更多是成本推動型的被動調整。
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1%,衣著類價格繼續下降1.9%,其中服裝價格下降1.9%。衣著類PPI和CPI發生了顯著背離。反映出產業鏈上價格傳導機制的受阻。
本月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公布了2007年年報或業績快報。從財務數據看,紡織企業的業績表現明顯受到行業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的存在或升級對企業的2008年經營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對處于中游制造環節的紡織企業給予中性評級,但同時我們也認為行業內在中高檔品的研發、設計和制造方面有領先優勢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仍有投資機會。對于服裝零售企業我們則給予增持評級,主要理由仍然來自品牌運營的成功、較強的渠道控制力和融資能力、以及強大的議價能力。對于從事加工貿易、OEM為主的企業則適當回避。
行業動態
紡織品出口增速1月大幅增長與春節因素有關
2008年1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153.35億元,同比增長26.34%;其中紡織品出口53.92億元,同比增長34.73%;服裝出口99.43億元,同比增長22.21%。
1月份紡織品出口同比增速加快,我們認為有春節因素的影響,從往年來看,很多紡織企業有在春節前集中出口的習慣,導致當月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有較大幅度提高,而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預計到2月份,出口增速會有所回落。
PPI加速上升生產成本增加毋庸置疑
2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1月份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顯示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1%,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5%,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6%;衣著類出廠價格上漲2.2%。
自去年6月份以來,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屢創新高,今年1月份總工業品PPI指數更是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衣著類出廠價格指數也創出歷史新高。
對于不具備議價能力的企業來說,PPI指數的加速上漲無疑對利潤提升是雪上加霜,這類企業只能默默承擔大部分的成本壓力;而對于具備議價能力的企業來說,很可能帶來新一輪的漲價風潮。
衣著類CPI“反其道而行”,生產和零售環節利差再度縮小搖錢術:分層遞進選股法
2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CPI同比上漲7.1%,其中城市上漲6.8%,農村上漲7.7%;但衣著類價格繼續同比下降1.9%,其中服裝價格下降1.9%。
衣著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同比下降自今年2月份以來一直持續至今,其中服裝類價格的同比下降仍是指數走低的主要原因。
這樣的背離在近6個月愈演愈烈,反映出產業鏈上價格傳導機制的受阻,說明行業內大部分企業正在被動承受著成本上漲的壓力,而難以向終端消費者轉嫁。
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需求的下降和企業的低議價能力。一方面出口增速的放緩減少了一部分海外需求,而國內需求在短期內還難以快速增長,從而導致整體需求下滑。部分企業被迫出口轉內銷,致使國內衣著供給顯著大于需求,價格出現下滑;另一方面行業內同質競爭者越來越多,多數沒有議價能力或者能力較低的企業,反而要通過降價才能保證銷售的數量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