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面臨新考驗
二00七年,中國紡織服裝業盡管遭遇了貿易限制、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提升等諸多坎坷,但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
據廣州海關統計,二00七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一千七百億美元,同比增長一成九,其中廣東依然是最大的出口省份,出口額高達四百二十億美元,高居各省之首。
在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整體走強的背后,透過海關統計數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二00八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仍存在不確定因素。由于歐盟于二00七年六月一日正式實施REACH法案,中國服裝對歐盟出口大幅下降。二00八年,歐盟對中國紡織品的配額限制宣布中止,取而代之的是中歐雙方采用監控制度,但該制度目的是預防中國紡織品對歐盟出口的異常表現,若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仍未改變過去那種在一兩個市場區域集中扎堆的出口狀況,可能遭遇來自歐盟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對美國市場而言,受“次級貸”風波及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的影響,出口乏力。
二是部分主要紡織服裝品種出口出現下滑。其中非針織或鉤編織物制服裝、皮革服裝和裘皮服裝、棉坯布出口都出現下跌趨勢。
三是內資企業出口后勁不足。以廣東為例,私營企業曾是廣東最大的服裝出口企業,今年一月,出口額已退居外商投資企業之后。從整體上看,近期廣東內資企業服裝出口在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后增長后勁略顯不足,今后如何發展仍需進一步觀察。
四、二00八年,中國紡織服裝業將在充滿變數的國內、國際市場中直面重重壓力。國內方面,人民幣升值幅度開始加快,據測算,對于以美元計價的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匯率每升值百分之一,紡織服裝業的銷售利潤率下降二至六個百分點。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將直接增加勞動力成本二成以上。國際方面,原油期貨價格突破一百美元大關,在油價上漲帶動下,棉花價格也會形成新一輪漲價行情。
二00七年以來,中央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作為貿易順差重要來源的紡織服裝業,已成為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降低出口退稅等政策使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傳統競爭優勢有所減弱。
面對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予以應對:
一是理性把握出口節奏。為避免出現類似于二00五年初中國對歐紡織品出口的“井噴”現象,導致雙邊貿易糾紛加劇,紡織企業一定要合理調控出口節奏,切忌盲目承接訂單,要注意接單數量保持穩定,著眼和立足于長遠的市場戰略目標。此外,中國對美出口紡織品在今年年底配額如果能如期取消,中國產品對美出口如果凈增,則美國制造商可能申請“過渡期保障機制”或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實施反補貼措施。
二是適當加大內銷力度。三是盡量采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將可能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有條件的企業適當走出去辦廠。將工廠建立在發達國家未設限的發展中國家可以盡可能地規避貿易壁壘,也可以主動防范發達國家的反規避調查,減少貿易壁壘帶動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