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發聲——產業大勢力促溫州服裝商貿潛能
2007年最后的一件行業大事便是中國服裝協會聯合年會的召開。在這次大會上,所有行業重頭人物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2008年的中國服裝業關鍵在于整合、合作和創新。鄭永剛甚至在這次大會上宣布了他那以OUTLETS這種商業手段整合中國服裝業資源的野心。
這種行業動向在今年春節剛過,就有了令人興奮的反映:2月16日,以打通服裝商貿通路,整合各地服裝商貿資源為準則的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在溫州正式成立。這是在溫州設立的首個國家級行業組織機構。溫州人用商業開啟了新一輪的整合與合作步伐。
溫州發聲
溫州服裝已經很久沒有發聲了。
幾年來,關于溫州服裝業的眾多傳聞和猜測在業內坊間以各種版本被不斷復制、變形和夸大,人們心目中的溫州服裝面孔正在逐漸模糊。而這一次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不但讓人們開始重新認識溫州服裝,而且更切中了行業發展的關鍵大勢。
在該委員會首任會長、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看來,此委員會的成立,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溫州服裝產業首先由商貿流通這一塊帶動起來的。快速的商貿流通,帶動了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到2000年以后,溫州服裝的商貿通路衰落了,服裝制造企業也隨之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據他介紹,溫州人在全國各地設立的溫州商會就有150多家,200多萬溫州人經商的足跡遍及了全國各地,甚至全球。據不完全統計,溫州人目前在全國乃至全球從事服裝經營的企業有500多家,溫州產的服裝已占全國服裝內銷市場的10%。“要把此資源整合利用起來,發揮商貿的優勝特質。商品品牌在他們手上,生產基地在我們這里,服裝行業必須向商貿靠攏,或者至少是商貿與制造并舉,或者由商貿帶動制造。”
而從微觀個案來看,近幾年,像森馬、美特斯·邦威、高邦等企業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發展,還是因為他們的商貿特質,他們把銷售渠道、終端物流始終放在首位,以市場定生產。
對此,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李建華表示:溫州是我國服裝行業傳統的生產出口基地,更是我國重要的服裝商貿基地,溫州人歷來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該委員會的成立將是中國服裝在產銷二極攜手的整合,將是中國服裝一次自我更新的革命,也將是中國服裝向服裝商貿跨越的一次新的起點。
行業大勢
近年來,作為我國服裝行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服裝商業,其市場環境、市場重點及商業模式和商業渠道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服裝商業發展模式和商業渠道的演變與定型及所處的成熟程度,往往對服裝品牌和服裝企業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當商業模式或商業渠道中所包含的生產關系落后于服裝產業的生產力發展時,商業模式或商業渠道的創新就不可阻擋地主動或被動地開始,直到建立起一個或多個新的商業模式或渠道,高效率且公平地實現產業鏈和商業鏈的價值交換。我國服裝產業,一直沒有停止過商業創新的探索和實踐。
溫州服裝商會在申辦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的報告中,人們看到這樣的表述:“經過幾十年的變革,服裝流通早已由傳統的批發、零售單一模式轉變為當今大型時尚財物中心、百貨店、品牌店、專賣店、連鎖店、加盟店、網上購物等多種新型流通方式并存……”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