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縫制設備行業之“企業成本”分析
發展環境之企業實際
2007年的“漲”勢和市場的“寒冬”,使縫制設備企業備感壓力。新年伊始,市場尚未解凍,除了國家兩稅合并帶來的利好消息,工業原料、勞動力、土地、運輸等帶來的成本上揚還在壓縮企業利潤空間。2008年執行“貨幣從緊”的政策,緊張的運作資金又限制了一些企業近期擴大再生產的能力。
稅收
2007年12月29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不久前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新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涉及稅收優惠的問題。比如,對小型微利企業的照顧。過去,全國各地大多數微利企業要按27%或33%的稅率交納企業所得稅。按照規定,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 000萬元的,與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 000萬元的企業皆可認定為小型微利企業。
★據了解,稅收占縫制設備生產企業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過3%。但是從33%到25%的轉變不能不算好事。此前不同的區域稅收政策不同,企業所負擔的稅收不一致,尤其是地方創收型企業,對稅收之痛一直諱莫如深。此次稅收政策的調整,國內稅收區域性特色明顯,新的稅收政策以產業區別為主,地域區別為輔,對國家重點扶持產業予以照顧。雖然企業所得稅新政帶來利好消息,但是基本稅率為17%未變的增值稅和提高了2倍的土地使用稅還是會讓企業感到稅收帶來的負擔,特別是后者對大面積占有土地的企業而言,增加的不會是一筆小開支。此外,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初步確定按照“行政劃分”來認定高科技企業,對處于傳統行業的縫制設備企業而言,很難享受到稅收給“高科技企業”的優惠。
土地
《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指出:“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控制作用……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安排的,必須及時調整和修改,核減用地規模……2008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將閑置土地清理處置情況向國務院做出專題報告。”
“對現有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新增工業用地,要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廠房建筑面積高于容積率控制指標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抓緊研究制訂土地空間權利設定和登記的具體辦法。”
★這份通知針對的核心有二,即節約用地和充分用地。土地利用稅的提高,增加的是企業的用地成本,土地閑置費政策的出臺將影響企業的置地成本。土地資源緊缺,一方面需要擴大規模、提高產能的縫制設備企業很可能在東部沿海地區面對土地更加難求和高價購置土地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地價相對便宜的中西部地區購地的企業不得不為閑置土地付出更多的代價。
原材料
最近幾年,銅價、鋁價、生鐵等原材料價格一路暴漲。以鐵礦石為例,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全球鐵礦石價格在2005和2006的兩個年度中,分別大幅上漲了71.5%和19%,2007年上漲9.5%,漲幅呈下降趨勢。自2004年中國正式參加鐵礦石價格談判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連續4年上漲,至今累計漲幅已達到165%。
2007年11月,寶鋼公布了2008年一季度鋼價調整方案:熱軋酸洗、電鍍鋅上漲100元/噸,其中熱軋酸洗環比漲幅2.18%;鋼坯、電鍍錫、普冷產品、軋硬卷上漲200元/噸,普冷產品環比漲4.26%左右;線材、熱軋、熱鍍鋅則普遍上漲300元/噸,其中熱軋、熱鍍鋅環比分別漲8.02%和5.79%;電工鋼漲250元/噸,其中高效產品再加價150元/噸,環比漲幅超過4%;寬厚板基價漲500元/噸,其中船板再加價100元/噸,環比上漲達9.35%。
★如果2008年進口鐵礦石的協議價格上漲50%,煉焦煤價格上漲20%,將帶動綜合成本上漲13%。雖然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取消出口退稅的政策和新調整的出口關稅政策等將對鋼鐵行業的未來增速帶來負面影響,但在鐵礦石、生鐵、廢鋼、煉焦煤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鋼鐵行業進入了高成本的運行時代。2008年1月1日起國家再次調整部分產品的進出口暫定稅率,其中部分鋼鐵制品的出口關稅從原來的15%上調到25%;而燃油、氧化鋁、精煉銅等產品的進口關稅則大幅降低或者免除。國內需求強勁與產能擴張放緩的雙重作用下,鋼材價格將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僅從鋼鐵行業的動向,我們可以預見2008年原材料價格行情。可以關注PPI指數走勢,即生產者價格指數,也稱產品價格指數,是從生產者方面考慮的物價指數,測量在初級市場上出售的貨物(即在非零售市場上首次購買某種商品時,如鋼鐵、木材、電力、石油之類)的價格變動的一種價格指數,反映與生產者所購買、出售的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最近幾年PPI都有增長,PPI的上漲可看出一些企業成本壓力過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未來面臨深層次結構性調整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上游的價格壓力會逐步傳導至下游。
資金
企業融資增幅下降。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07年前3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增長14.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3 000億元,同比多增909億元。其中,票據融資下降較快,比年初減少1 480億元。票據融資作為基于企業交易的短期信貸,很大程度上立足于企業景氣,有評論認為其下降很可能意味著未來實體經濟部門整體預期盈利水平的回落。
信貸利率持續走高。2007年3季度,1年(含)以內、1~3年(含)、3~5年(含)和5年以上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7.50%、7.80%、7.43%、7.16%,比上季度分別上升了0.41、0.62、0.42、0.28 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上市熱潮。《中國經濟周刊》在2008年1月14日發布了題為《海外上市:民企的2008夢想》的文章,文章指出:使得一家私營企業希望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最為明顯的是資金來源,即融資。很多私營企業,包括一些國有企業缺乏資本來源以擴展業務、購置新設備、開拓新的市場或招募新員工。公開銷售股份,即在交易所上市能使企業迅速募集到發展所需的大額資本。另一個原因是提高其影響力以及建立國際信譽。中國的私營企業成千上萬,但在中國只有數千家股份制公司,這就意味著,如果您的公司成功上市,它可能就是中國最好的企業之一。中國民企的海外上市熱,吸引了眾多海外交易所紛紛在華“安營扎寨”。中國企業,特別是內地的民營企業已成為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上市資源的供給地和爭奪地。
★市場的疲軟,應收款未到位,貸款放緩……縫制設備企業又面臨資金吃緊,而國家貸款和貨幣的收緊,加劇當下企業營運的緊張氣氛。方正電機在2007年歲末于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縫制設備行業談論融資話題的鮮活事例。從2007年民營企業上市熱潮中,我們看到了幕后推手——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企業融資的問題,老而難。貨幣從緊的環境里只是又將此困難凸顯出來,對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攻克這項長期課題需要在更廣的渠道上做文章。
有專家指出,“中小企業融資,一是在銀行融資方面要及時掌握政策,了解銀行貸款新政。比如倉單質押、應收賬款抵押、租賃融資等等,只有全方位地了解銀行的貸款服務品種,做到信息對稱,才能及時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二是要借助外腦、專業融資,減少融資成本。三是立足企業,強身健體,構建內部融資平臺。四是要搭建自己能吸引資金的平臺,規范企業自身,以開放的心態實行合資合作。”同時提醒企業,“現在有很多所謂的融資中介機構,摸透了企業的融資心理,不管有沒有資金,就打著幫企業找錢或上市融資的幌子,主動接觸,一步步誘魚上鉤,最后企業不但沒融到資,還花了很多錢。因此,企業想融資,一定要找專業的融資專家幫助計算融資成本,通過多方咨詢后交給專業融資機構去做。”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