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出口增進口 中國外貿:在結構調整中求協調
編者按: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做好今年的商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對今年商務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商務發展道路。2008年商務工作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和看點?如何實現商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怎樣把全國商務工作會的部署落到實處?商務部決策層面在考慮,各地在因地制宜部署,干部群眾在積極實施。圍繞這些議題,記者采訪了相關的專家和企業,征詢他們的觀點和看法,以期對開創商務工作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系列文章將從今日起刊發,敬請關注。
盡管背負著美國次貸危機升級、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宏觀調控及雨雪災害等多重重壓,但1月份我國進出口數據的表現顯然超出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預期。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以27.1%的同比增幅,達到1998.3億美元。其中,出口1096.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7%;進口901.7億美元,增長27.6%。當月實現貿易順差194.9億美元,增長22.6%。
雖然外貿出口增速呈現了逆勢增長的態勢,但基于諸多不確定因素的預期,分析人士對今年外貿走勢的判斷依舊謹慎。有關專家認為,進口增長將保持基本穩定,外貿順差增速則有望下行,出口增幅可能呈現“過山車”的態勢。
走勢判斷單月數據并不足以證明中國經濟對外部需求放緩具有免疫力,更無從支持中美兩國經濟之間“脫鉤”的理論。對于1月份外貿數據的強勢表現,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經濟學家沈明高就認為,不能低估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風險,數據恰恰說明外部經濟惡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在累積。
此外,外貿形勢的變化,進出口企業應該最有發言權。周中林是浙江金華一家皮鞋出口企業的老板,剛剛休完春節長假,迅速竄升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讓他叫苦不迭。
周中林很無奈。除人民幣加速升值之外,資源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資金供應偏緊、出口退稅等相關政策調整的后續影響,都在增加企業的出口壓力。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市場波動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國際風險的變動也隨時牽動著周中林的神經。
在年初的全國商務工作會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明確指出,雖然當前國內外形勢對商務工作整體有利,但商務工作面臨的困難和風險正在增加,而今年穩定出口的任務十分繁重。因此,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著力優化進出口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出口穩定增長,更加重視擴大進口,被確定為今年全國的外貿工作重點。
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順差數據和出口增速的反彈并非是可持續的,1月份數據的“異常”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出口訂單的時滯,即計入當月出口的貨物其實是來自3~6個月以前的出口訂單,因此1月份出口未能反應外部環境惡化給產品出口帶來的影響;二是,1月中下旬的雪災對物流等方面的影響其實有限,前期受災最為嚴重的六個省區出口份額僅占全國的6%,而江蘇、浙江、廣東等出口大省影響較小;三是,由于受春節因素的影響,很多企業在節前趕制訂單出口,由此帶來出口的增加。他預計外部環境惡化對中國出口的不利影響將在今后幾個月內逐步顯現,應引起足夠警惕。
沈明高強調,從外貿數據來看,我國的整體出口增速從去年下半年的22%左右提速到了26.7%,但其中,我對美國出口增長則持續下降,出口增速已經從去年全年的14.4%和去年12月的6.8%下滑到了今年的5.3%,是除去2007年3月以外月份的近年新低。
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對歐元區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長是在人民幣加速升值的基礎上實現的。而一旦美國經濟的衰退拖累全球,中國的出口放慢有可能從美國蔓延到歐元區經濟和美國以外的其他經濟。
業內人士指出,相對于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強的出口環境,在國內需求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和進口關稅下調等眾多作用下,今年的進口增速將保持基本穩定。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