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海外并購可能遭遇“血統論”
對于計劃通過收購高端奢侈品牌進軍全球服裝產業價值鏈上游的企業來說,更為結實的“天花板”出現了。
最近,發生在其他行業的一個收購事件形象地展示了這種挑戰,這起因被收購方“不屑”收購方“低端身份”而拒絕被收購的事件表明,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的巨頭企業在謀求更大行業利潤的同時,也將不得不承受更多關于其“血統不佳”的攻擊。
抵 制
不久前,當一家印度連鎖酒店企業——泰姬酒店向占據這個行業價值鏈上游的豪華酒店集團東方快車發出收購要約時,印度的這家企業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會遭受多大的侮辱。在隨后得到的回復中,東方快車首席執行官不留情面地聲稱,與泰姬酒店的任何聯系,都會有損紐約上市公司東方快車的高端品牌形象。
甚至,在收購事件發生期間,收購引發了更為無禮的言論,“與來自曾被稱作‘第三世界’國家的公司交往是一種恥辱。”
盡管這些言論在印度政府與商界領袖中引起眾多抗議,也直接導致這家企業的母公司發表了要求東方快車道歉的聲明。然而,收購最終還是沒有發生。
不過這起極端例子的積極一面是,此次收購首次無保留地顯示了發達經濟體對于新興制造企業接管高檔品牌能力的懷疑與輕視,由此一場關于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的“新貴”企業能否收購高檔奢侈品牌、制造和管理迷人消費產品的爭論已在我國、印度等以制造廉價商品聞名的國家延伸開來。
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此次事件的發生足以起到警醒作用,鑒于近幾年來國內許多領軍企業紛紛表示要收購全球一線品牌的現實,此次事件的出現或許將對這些企業潑一盆冷水。因為泰姬酒店所遭受的待遇表明,現在的情況首先還不是你有沒有財力收購的問題,而是你能否獲得收購機會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本上源于這些高端品牌對于來自于低成本制造國度的收購要求感到“憤怒”。
存在收購需求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及規模最大的一批紡織服裝集團企業正逐步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這批近些年興起的服企巨頭在初步積累完成后,將不可避免地謀求更大的行業利潤,他們向服裝行業價值鏈上游邁進的需求也將變得越發迫切。這在員工工資上漲、生產成本逐年增加的眼下,尤其如此。
然而,進軍行業價值鏈上端,及獲得更大利潤份額都需要有個強有力的品牌來支撐,因此,要做到這一點,最快的辦法莫過于收購一個全球品牌,尤其是高端奢侈品牌。而這,也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紡織服裝企業公開對外表示要在某一時刻收購一家全球一線品牌的主要原因。
在這類情況中,奧康獲得意大利萬利威德品牌經營權、中銀絨業擬計劃收購英國道森公司,以及杉杉集團揚言要收購一家歐洲一線品牌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專家表示,高調的國際收購可以提升一家公司在海外的企業形象,使其快速獲得高利潤產品市場的準入資格,并讓其日后的收購融資和尋找合作伙伴變得更容易。“你可以看一看世界上大多數公司的進步過程,無論是日本的、韓國的、美國的、還是英國的,它們都起步于某種形式的大宗商品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演變,進而投資奢侈品牌。這是幾乎所有令人尊敬的公司都要走的自然‘軌道’”。
目前,由于品牌內涵積累不夠,以及受傳統低成本制造形象困擾,我國紡織服裝品牌的海外認知度較低,由此,收購一家高端品牌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加之以往以“工廠”形象示人的國內紡織服裝企業認識到生產商無法長期保障利潤,以及真正的品牌無法短時間打造的現實,收購正越發受到歡迎。
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的盛衰循環會周期性地擠垮生產商的利潤空間,要擺脫這種循環,就需要收購一個真正的品牌”。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