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逐漸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
利率上調空間肯定存在
在線國際商報訊 記者何芬蘭報道 時下,人們對加強宏觀調控、抑制逐漸加大的通漲壓力寄予厚望。3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問題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傳出了“抑制通脹不會成為匯率變化主因”、“利率上調空間肯定存在”等重要信息。
“我個人認為利率上調的空間肯定存在”,周小川明確表示,但利用利率這個經濟杠桿要考慮其利弊,什么時間、以什么幅度調整有一定的藝術。貨幣政策需要在措施、時機和力度上進行考慮,同時還要和其他宏觀調控政策進行配合。他還強調,中國經濟的增長要減少對出口拉動的依賴,要更加依靠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內需來拉動。因此必須考慮和衡量利率變化對消費內需的影響。
對于目前極速上升的人民幣匯率,周小川表示,今后我國還將逐漸擴大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但他認為,匯率的變化幅度更大的是取決于市場力量,即市場供求雙方對于匯率走勢的看法。同時,匯率機制是在市場供求的基礎上,還要參照一攬子匯率的變化。
周小川明確表示,從分析的角度來看,人民幣適當升值或者升值的速度稍微快一點,有助于抑制中國貨幣的通貨膨脹。但抑制通貨膨脹不會成為匯率機制改革或市場匯率浮動變化的主要原因。抑制通貨膨脹需要靠各種政策的綜合調控。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透露了今年所謂“文件的財政政策”的主要措施。首先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國債資金規模。據悉,今年安排中央財政赤字1800億元,比上年實際赤字減少200億元,比上年預算赤字減少650億元,占GDP的比重預計下降到0.6%;安排國債投資300億元,減少200億元。同時,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基本建設投資規模。中央建設投資進一步優化結構,重點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水利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支持社會事業發展,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其次是積極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落實好支持西部大開發等財稅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支持重大裝備國產化、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完善出口退稅、加工貿易、進出口關稅等相關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鼓勵資源性、節能降耗、關鍵零部件等產品進口。實施鼓勵節能環保、自主創新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
支持企業創新對外投資與合作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
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優先發展教育,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發揮財稅政策穩定物價的作用。進一步運用財稅杠桿,大力支持糧油肉奶蔬菜等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及時完善和落實好各項財政補貼的政策。此外是要大力推進依法理財,抓好增收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