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鞋企“節后”缺工潮
專家介紹,新勞動法的實施,勞動成本的上升,給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代表的不少國內企業帶來巨大沖擊。紡織業是我國勞動力低成本競爭的典型代表,目前其面臨的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越來越大。諸多變化之下,各企業采取了很多辦法加以應對。
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今年目前崗位需求總數比去年同期平均減少4%;
江蘇的鄉鎮企業曾經在全國“三分天下有其一”,儲存了相當多的熟練工人。盡管如此,許多企業還是遇到了招不到工的尷尬。在浙江及廣東,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據亞洲鞋業協會統計,廣東總共有鞋廠五六千家,關閉的大中型企業已經超過一千家。企業缺工主要發生在珠三角、閩東南、浙東南等加工制造業聚集地區,并向全國蔓延。
專家介紹,新勞動法的實施,勞動成本的上升,給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代表的不少國內企業帶來巨大沖擊。紡織業是我國勞動力低成本競爭的典型代表,目前其面臨的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越來越大。諸多變化之下,各企業采取了很多辦法加以應對。
常用對策
產業轉移
隨著經濟發展,珠三角當年的優勢不再明顯。內陸城市的工廠,基本工資也僅600-800元。政府對曾經輝煌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態度也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東部政府在努力為這些加工制造企業“尋下家”,同時,西部省市政府也看到了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需要。
2007年9月份,四川省委、省政府專門組織代表團赴廣東、上海和江蘇、浙江四?。ㄊ校╅_展經濟合作。當月,位于廣州市番禺的廣弘鞋業有限公司決定整體搬遷四川峨眉山市,該項目總投資4000萬美元,將建設32條現代工藝制鞋生產線,年產鞋1600多萬雙。
另外,廣東省政府還和西北一些偏遠省份在產業合作方面進行了嘗試。
11月16日,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袁純清分別代表兩省共同簽訂了《兩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致力于“全面推進兩省在產業對接、資源開發、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但產業轉移并不是權宜之計,對當地產業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等問題還需認真考慮。
發揮競爭優勢
中國人才研究會人事管理研究中心理事王益明說,對于國內不少企業來講,低成本一直是唯一的競爭優勢,沒有其他優勢,企業將來很難有大發展。企業應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勞動合同法,而不是去規避。今后企業用工必須實現由低成本低素質向高成本高素質轉變,人力資源管理要上層次。比如今后新法的一些規定使企業招工面臨風險,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說,在民營企業內部,確實存在著用工制度不規范的情況。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要把這次新法出臺當作一次走向規范、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勞動關系、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機會。
筆者認為,新勞動法的出臺也好,生產成本上升也好,作為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服裝行業必定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辦法總比問題多”,盡快找到自身的競爭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方案才是重中之重。
為了解決目前用工短缺的困擾,各企業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不少工廠給員工漲工資以吸引員工,有的工廠還通過改善福利來降低工人流失率。
在一些制造、餐飲等行業,“熟人介紹”這種方式十分盛行,通過企業員工引見親戚、熟人到企業工作,干滿3個月介紹者就能得到100-200元/人的介紹費。
另外,有的企業通過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與各大勞動力密集地建立了相關合作平臺,從而更方便地吸收更多普通工人;或者與中專、技校建立勞務協作關系,定向接收學生就業。
儲備人才
人才儲備主要是預防人才流失以及補充企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企業發展壯大需要不斷引進新思想、新方法,補充發展后勁,如果沒有一定后備力量,沒有合理的人才梯隊,企業很難面對挑戰。企業發展需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逐漸形成人力資源更替的良性循環。
在引進儲備人才之前,都要制定一個儲備計劃,把人才的目標崗位定好,根據崗位進行招聘。儲備人才進廠后先要熟悉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明確他們的工資待遇以及相關的福利保障,對其進行全方位培訓。儲備人才的方法已成為員工的上升通道,同時有利于做到人盡其才。
一個重要崗位儲備一個人才,需要兩個月,企業要花掉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培訓費用,但是他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遠遠不止這些,所以人才儲備不是浪費,而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