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南美宏圖
“我認為在南美建立一個智利·中國商品博覽中心,常年進行紡織服裝展覽,同時接待大型會議,把這個博覽中心建成展貿型的現代專業市場。這對于市場和經銷商來說,將是一個共贏的局面,同時有利于中國品牌和市場的整體提升。”談到南美市場,胡寶鋼總是那樣滿懷信心。
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搬到南美去!在“走出去”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沈陽五愛集團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進軍國際市場的計劃。到2007年底,這一計劃逐漸清晰,南美市場的宏偉藍圖初見雛形。
憑著多年來在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打拼的經驗,沈陽萬識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陽五愛集團的總經理特別助理胡寶鋼敏銳的嗅出南美市場的巨大潛力。他認為,歐美注重品牌和時尚,而歐美本身就引領著世界的潮流,所以專業市場進入的難度非常大;非洲、中東地區因為氣候和信仰的緣故,對紡織服裝的需求量不大,市場潛力比較有限;南美就不一樣,近年來南美部分國家在努力促進雙邊貿易關系,隨著南美最大的紡織類展會——圣保羅國際紡織工業寄服裝貿易博覽會在2007年對中國紡織企業的重新開放,南美市場的巨大潛能隨之爆發。
南美——在發展中開放
南美是一個風景優美、資源豐富的地方,這里不僅有被譽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河,還有浪漫的沙灘、陽光,熱情奔放的桑巴、探戈,激情四射的足球,令人陶醉的狂歡節……南美就這樣在發展中不斷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在發展中不斷開放。
在南美的諸多國家中,巴西、阿根廷、智利,是備受關注的三個國家,如今很多中國商人在那里做著紡織服裝及小商品的生意。但是大家各自為陣,鮮有以專業市場這種形式大規模的整體進入。胡寶鋼認為:“如果就是單兵作戰,中國商品就難以提升。由于語言、距離等方面的原因,南美國家一直是中國難以深度開發的市場。目前,進入南美國家的中國企業主要是礦業、機械和電子行業,紡織服裝基本是個體戶和小企業。所以,未來開發南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核心是通過行業協會和大集團的集中進入,樹立中高端的品牌經營和管理,建立良好的商業渠道和模式,才是成功進入南美市場的關鍵。”
為了深入開發南美市場,胡寶鋼多次到南美市場調研,不僅與當地商貿機構的官員及大物流商等建立了很好的聯系,在溝通中,他深刻體會到,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關鍵要通過什么形式去開發,進入該市場的手段,決定著能獲得什么樣的利益。
目前,區域性組織南方共同市場在經貿合作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成員國之間互免關稅。但整體經濟水平相當于90年代初的中國,和中國之間經貿關系遠遠落后于亞洲、北美、歐洲和澳洲的國家。貧富懸殊是南美主要的社會問題,近一半的財富都集中于10%的富人手中。
南美市場的可開發程度雖然誘人,但胡寶鋼認為,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特點,并不都適合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大規模進入。
巴西——難以承受之重
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國之一,它是世界第二大粗斜紋布生產國,第三大針織布生產國,第五大服裝生產國。圣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巴西最重要的紡織生產地,每年舉辦三次紡織服裝專業展覽會,其中圣保羅國際紡織工業及服裝貿易博覽會(FENIT)是南半球最大的紡織服裝類專業性貿易博覽會。據胡寶鋼介紹,參觀展會的專業觀眾中75%是批發商和零售商,近98%的專業觀眾具有決策權。2007年再次對中國開發后,不少南方省市也組團帶企業去參加,但主要還是外貿加工型企業居多。
在考察圣保羅的市場時,胡寶鋼發現那里的25街是一個紡織、服裝、小商品貿易集散中心。25街大約有2平方公里的范圍,是專業市場加商業街的模式,與中國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很相似。商品基本都來自中國、韓國和墨西哥。整體觀察,像是中國的常熟服裝城和上海七浦路市場的結合。馬路上以獨立店鋪為主,樓宇市場部分和我們5年前的市場一樣。其中的檔口有中國香港人開的,也有中國華僑開的,日本和中國臺灣人是市場主要的投資者。中國的商人基本都是來自江浙一帶。這里周末都休息,市場也基本停業。我們參觀的時候很冷清,大樓里僅有幾戶中國大陸去的商戶在營業。市場里銷售的基本都是中國的商品,服裝、鞋帽和小商品。價格比較便宜,和中國水平差不多,但商品的檔次也很低。市場雖然比較大,但并不規范,同時環境也較為混亂。進入巴西市場的基本都是中國的小商販,難以形成合力,也難以融入大巴西的主流生活和品牌銷售層次。
目前,巴西的經濟實力居南美首位,在世界經濟中居第八位,人均收入3000美元。相對而言,巴西的經濟水平較好。同時,這里的各種稅賦和勞動力成本都較高。盡管巴西正在加大開放力度,但是在紡織服裝這一塊是有所保留的。“僅稅賦一項就足以讓我們望而卻步。”胡寶鋼有感而發。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