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警報局勢堪憂:中國制造競爭力是否漸失
近年來持續順風順水的“中國制造”,開始感受到“逆水行舟”的艱難。
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一向被業界人士喻為預測國際市場走勢的“風向標”。剛剛落下帷幕的第18屆華交會,讓諸多出口企業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些許寒意。
來自本屆華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來自北美地區的客商數量增長趨緩,而整體成交市場格局也發生了變化,美國市場成交金額約為5.83億美元,同比下降1.5%。
與此同時,美國次貸危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經濟和出口形勢,也已經成為兩會期間聚焦的熱點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今年我國貿易順差增幅會有一定的下降,美國次貸危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出口形勢造成影響。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印證了馬秀紅的話——2月份我國貿易順差85.55億美元,是10個月來的最低點,也是自去年10月以來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出口大幅放緩是順差驟降的主要原因,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僅為6.5%,而進口增長35.1%。
次貸危機影響初顯
“預計我們公司今年對美國出口訂單要減少,但究竟會減少多少,說實話,心里實在是沒底。”山東富豪皮革有限公司外貿業務經理宮青介紹,“盡管今年華交會上接觸的客商數量比往年多,但訂單價格很難談得攏。”
“我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預留一定的報價空間,但壓力確實很大,很多客戶就是沖著中國產品物美價廉來的,現在他們也覺得承受不了,這生意真是越來越難做啊。”宮青說。
事實上,對今年出口形勢憂心忡忡的出口企業不在少數,華交會期間,諸多出口企業表示,今年很可能面臨著訂單流失、經營狀況下滑的困境。
馬秀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波及面越來越廣,甚至有持續蔓延趨勢,而美國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場,如果次貸危機或者其他因素影響,導致美國國內消費意愿、市場需求等下降,這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出口。
另一組來自本屆華交會組委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著馬秀紅的觀點,今年華交會期間,對美國市場依賴程度較高的紡織服裝類產品出口也出現了波動,成交金額為18.44億美元,比上屆下降了0.54%。
對此,業界專家、上海世之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前進分析指出,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進口國,中國服裝出口總量的15%以上都銷往了美國。由于受次貸危機影響,去年開始對美服裝出口數量及價格增速,已經呈現出節節下滑的態勢。
“今年1月份對美服裝出口單價雖有所抬頭,同比上漲了10.17%,但是,提價顯然并沒有被美國零售商完全理解和接受,當月服裝出口數量呈現銳減趨勢。”汪前進說。
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不振,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內憂外患”,使得中國出口企業局勢堪憂。
測算的結果顯示,由于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今年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價格升幅,將基本與去年水平保持一致,整體出口價升幅大約在7.18%。
“但是,業界對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普遍預期在10%左右,這將首次超過紡織品服裝出口價升幅,對紡織出口影響的‘臨界點’就出現了。”汪前進表示,這也意味著很多企業已經到了“生死關頭”。
而中國第一紡織網在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中指出,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速度約放慢0.3到0.4個百分點。如果再考慮到美國等主要出口市場經濟降溫等因素,未來的出口競爭更加殘酷,預計今年紡織服裝出口增速較去年將至少回落5個百分點。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