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通稿以飛躍作為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
“堅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
——代表委員親身感受改革開放30年變遷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汪延、劉健、陳芳)“改革開放貫穿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這句話堅定有力,引起代表委員們的共鳴。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30年。參加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有的是改革的親歷者,有的自某一項改革的策源地。他們以自已的親身感受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小崗村:農村改革的起點
(畫面)1978年冬,安徽小崗村18名農民在一份將土地包產到戶的盟約上摁下了手印。這一年,嚴宏昌家包了30多畝地,收入4500元,交了20多元土地稅,200多元的集體提留后,剩余的收入相當于一家前十年收入的總和。
“大包干,就是好,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但嚴宏昌想不到的是,2004年,國家的稅、集體的費被明令取消。嚴宏昌家2007年的承包地還是30多畝,收入達到2萬多元,其中,國家的糧食直補等補貼款1000多元。
(改革進程掃描)從1978年安徽小崗村農村拉開“大包干”序幕,到農村稅費改革,農村改革始終沒有停止。
自2004年至2008年,連續出臺了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實行農業補貼政策;推行農村義務教育、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基本構建強農惠農的政策體系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
(代表感言)安徽省滁州市市長繆學剛代表說,小崗村在我們鳳陽縣。我們感受到,隨著這些年來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的落實和深化,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農村發展和改革的任務依然很重,作為“大包干”的故鄉,我們一定要在“放活”上下功夫,為農村改革探出新路。
深圳特區:改革試驗田繼續試驗
(畫面)“發展是硬道理”——這塊豎在蛇口工業區大道的大牌子是深圳人心中永遠的豐碑。30年,歷史的一個小瞬間。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了人口超過1000萬、富有活力的沿海大都市。
(改革進程掃描)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文件,批準廣東、福建兩省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把經濟盡快搞上去,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出口特區”應運而生。
給中國改革做“試驗田”。深圳全面探索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造了230多項全國改革之最,推出了全面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系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十大體系。深圳特區從誕生的那天起,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從姓社姓資、姓公姓私到現在的創新型城市建設,但深圳人敢于開拓、勇于創新的精神始終不變。
(代表感言)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代表說,改革開放30年,深圳作為國家經濟特區,一直在勇于改革,創新發展。今天,深圳人又在促進科技創新、社會管理創新以及行政管理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爭當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深圳仍將不負黨和國家的重托。
非公經濟:從幕后走向前臺
(畫面)管理著中國最大的縫制設備生產基地的民營企業-浙江臺州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代表,每當產品打入一個國家,他就在公司親手升起一面這個國家的國旗。現在,公司大廳里已經掛上了127個國家的國旗。然而,18年前為了接到國外訂單,邱繼寶是翻墻才“混”進廣交會現場的。“因為我們是民營企業,當時沒有資格參加廣交會。”邱繼寶說,“現在‘墻’翻過去了,我們不僅成為國家重點出口企業,還在國內外建立了30多個分公司和生產基地。”
(改革進程掃描)2007年,非公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總量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這個數字不足1%。從“為國有企業拾遺補缺”到“國有經濟的有益補充”,直至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家挺起腰桿。
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壟斷行業和領域。
(代表感言)邱繼寶代表說:“市場經濟體制給了民營企業平等的地位,翻過了一道‘大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閥門一旦被打開,億萬人民的創造力被激發,無數的市場細胞被激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從對舊體制的‘破’全面走向新體制的‘立’。現在,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不僅要賣得多賣得快,而且要賣得貴賣得久,為‘中國制造’贏得應有的國際地位。”
資本市場:從無到有不斷優化
(畫面)家住北京三里河的市民王大媽,以往有點積蓄都是老伴跑銀行去買國債。如今,老人不僅把自己空閑的一間房租了出去,還學會了買各種理財產品。“想當初,家里存的是糧票,現在可換成了股票、基金。”王大媽說。
(改革進程掃描)王大媽家收益的變化,折射著普通中國居民資產結構的變化。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而今,中國人開始積極地創造資本。從“單一存款”到“全面理財”,老百姓的財富來源日益多樣。如今,滬深兩市投資者賬戶總數已超過1.34億,基金投資賬戶數超過9000萬。市值也由零到今天的32萬億元,在世界上排名位居第四,完成了中國資本市場驚人的一躍。
(代表委員感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建立創業板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等,這勾勒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藍圖。目前我們要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開始起步,不斷提升市場運行效率和行業競爭力,使廣大投資者公平、公正共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科學發展:向黑色GDP說“不”
(畫面)在江蘇無錫市馬山千波橋下,一度引來車水馬龍的水上餐廳不復存在,幾條餐飲船舶已經由專業單位拆卸。去年,太湖水域藍藻暴發后,這個城市開展了一場環保優先的鐵腕治污行動。全市775家化工生產企業被關停,沿湖5公里以內正構建生態循環經濟帶,每年新增財力的20%用于治理COD……
(改革進程掃描)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和“好字優先”,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理念出現了根本性轉變,催生了一系列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如今,加征高耗能、高污染等產品出口關稅,實行區域限批、流域限批,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體系,政府補貼推廣節能燈具,淘汰超薄塑料袋……從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團體到普通百姓,紛紛開始了從身邊點滴節能小事做起的行動。
(代表感言)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無錫市市長毛小平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過去環太湖流域向大自然過度索要GDP,現在該向大自然還賬。我們就是要“實行最嚴格的城市環境保護制度”,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對“黑色GDP”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