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市場所需的中職服裝教育體系
雖然許多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服裝企業對中職服裝專業培養的人才寄予厚望,但遺憾的是,就目前而言,即使是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和企業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面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充分滿足服裝企業的需求,得不到服裝企業的充分認可,中職服裝教學改革應從何處下手?
筆者認為,服裝專業辦學必須從傳統的以升學為導向,向以市場就業為導向轉變。而企業和行業只有參與職業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才能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實行對接,才能得到適應產業和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學校與企業聯合,增強學生專業技能。根據每學期學生處于不同階段的技能水平,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的實習內容,與當地服裝企業聯系訂單加工。如讓學生在高一時開始參與企業的產品后期檢驗,例如服裝線頭的清理工作。高二時,讓學生開始實踐參與做床上用品、出口餐巾,口巾等產品。高三時,主要安排學生在學校實訓基地,按企業訂單參與實際生產,提高學生適應企業日常生產的能力。
學校與服裝軟件公司聯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層次。根據對大、中型服裝企業統計,約有90%的服裝企業引進了整套完備的服裝CAD專用軟件及專用輸出設備。一些學校從企業購置了服裝軟件及設備,設備供應商免費為學校培訓教師,并定時為設備的軟件升級。專業教師精通軟件操作后又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踏入行業之前就掌握了先進的生產裝備,從而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增加了學生在校學習的廣度,拓展了視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大中型服裝企業輸送了一大批具備扎實基礎、操作能力強的人才。
學校與服裝設備公司聯合,培養學生對專用設備的操作。現在的服裝企業早已告別了一把尺子、幾塊畫粉、幾臺縫紉機打天下的時代,取而帶之的是先進的專用設備和現代化的流水線生產加工。為使學生適應企業生產實際,學校應購置專用粘合機、釘扣機、電腦平縫機等設備,設備生產商定期給教師和學生開展設備維護與使用講座,讓學生得到實際操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對專用設備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