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從三個環節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控制物價上漲的根本途徑是一手抓增加有效供給;一手抓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其中要抓好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市場供應、對低收入群體的適當補貼和市場監管三個關鍵環節。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達到了4.8%。今年1月份,CPI同比又上升了7.1%,創下了10年來新高。對此,馬凱表示,目前的價格上漲仍屬于主要由農產品價格上升引起的價格結構性上漲,與全面的、持續的、輪番的價格上漲引起的明顯通貨膨脹有所區別。
馬凱分析說,在去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4.8%中,食品價格上漲占了4個百分點,住房價格上漲占了0.6個百分點,服裝、日用工業品等六類商品價格上漲只占0.2個百分點。在今年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上漲7.1%中,食品價格上漲占了5.9個百分點,住房價格占了0.9個百分點,而其它六類有升有降,只占0.3個百分點。因此,目前的價格上漲仍屬結構性上漲。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合理的恢復性上漲。糧食價格和農產品價格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價格達到峰值以后,一直持續走低,1997年小麥、稻谷、玉米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公斤1.5元,目前是每公斤1.58元,十年只漲了8分錢,漲幅5.3%。1997年精瘦肉每斤接近10元錢,后來一度降到6元錢一斤,去年五、六月份才開始恢復到10塊錢一斤,到現在逐步漲到14元左右。
馬凱坦言,隨著市場化的進程、經濟發展,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價格以及能源、資源價格在趨升,環境等成本推動型價格上漲壓力也非常大。再加上流動性過剩、資金充裕等影響,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價格預期調控在4.8%左右的目標。
馬凱強調,抑制CPI上漲要抓好三個關鍵環節,首先,要抓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市場供應。目前,國家已采取的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生豬生產、奶業生產、禽類生產等政策正在進一步落實。其次是要對低收入群體進行適當補貼,使低收入群體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生活水平。三是要抓市場監管,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散布漲價謠言、蠱惑人心等違法行為,保持市場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