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品牌的缺陷及發展趨勢
四大缺陷
(一)鞋業品牌內涵的缺失。
對一雙鞋子而言,無非滿足顧客的兩種需求,一種是基于穿著的產品利益訴求,另外則是彰顯身份的品牌感性訴求。
(二)人性化的缺失。
鞋子作為對人類行走工具腳的保護,如果忽略了對人性化的關注而未滿足人體工程學需求,那么即使它的版型再成功,它的市場都將逐漸萎縮。
(三)品牌顧客滿意度缺失。
日常生活中關于鞋子的投訴是相當高的,但是即使最終通過第三方斡旋解決了,最終仍會失去一位顧客,并將由此產生較負面的口碑而失去一批潛在顧客。商界流傳著這樣一個觀點,對組織最忠誠的顧客才是它最有價值的顧客。
(四)知識產權意識缺失。
假耐克事件令人記憶猶新,中國人的仿造能力令世界折服,當然某些仍是停留在外表的刻意模仿上,并沒有創新出知識產權,而是典型的剽竊。鞋子和服裝同樣有版型一說,其實這版型就是楔子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用來區別對手隔離競爭的,但是往往被仿冒打敗。
鞋業品牌未來發展趨勢分折
(一)“新壟斷時代”的來臨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消費者獲得取信息渠道的增多,市場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加,盡管傳統的主要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依然存在,但是,隨著跟進和新加入的其它品牌(包括很多有個性的小品牌)的不斷涌現,令市場份額的分割愈來愈細,使得主要品牌的市場危機感日甚。與此同時,一些行業的主要品牌受到領導品牌和跟進品牌的雙向擠壓,也不得不采取新的手段保護市場。而這兩方面的表現,在全球化浪潮中,更多地體現在品牌并購、品牌聯盟等方式,幾乎已經成為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預示著“品牌新壟斷時代”的來臨。關于品牌聯盟,是指擁有共同發展理念的品牌進行的戰略性合作關系。我們知道的有索尼跟愛立信的聯盟等。而對于本土企業來說,“品牌新壟斷時代”的主要特點體現于“技術壟斷”、“資本壟斷”和“商標壟斷”三個層面。
(二)顧客忠誠度向“品牌崇拜”的進化
隨著顧客所享有的品牌選擇范圍進一步增大,以及價格戰等綜合因素影響,在品質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顧客經常會拋棄某個品牌而轉向另一個品牌。有些品牌花費大筆資金進行短期促銷活動,但是這種促銷活動往往會吸引來更多“占便宜”的顧客,而并不有助于擴大更多的忠實顧客。越來越多的品牌在如何確保消費者的忠誠不移上,已經感到愈加費勁。盡管對于多數品牌而言,顧客的忠誠度在降低,但是,一些主要的大品牌還是依然保持了其強勁的顧客維系紐帶。這種紐帶可稱之為“品牌崇拜”,即建立在消費者視作自己擁有該品牌的某些特權(話語權、建議權等)的基礎上,對品牌的忠實有如宗教信教般的關系,并且為有意區別其它品牌的消費群,針對自己所愛品牌而自我設立的一套規定明確、實施嚴格的價值體系制約。這群信徒(消費者)將該品牌提供的一系列的滿足,包括物質、精神、個性等,自覺向其他消費者推介,同時還建立品牌愛好者網站,積極參加該品牌舉辦的各種活動,并為自己是某品牌的追隨者而感到驕傲等。品牌崇拜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思想觀、消費觀、生活觀。品牌崇拜是通過產品、形象、個性、文化等各個方面展開整合的心理攻勢,而不是單一的突破。在中國鞋業品牌的激烈競賽中,消費者對多數品牌的忠誠度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在推動品牌上的任何的努力,都極有可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斷吸引一代接一代的中國消費者。
(三)事件營銷
借助事件營銷,令品牌飛速崛起,曾經是某些國際品牌的經典手筆。事件營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品牌的青睞,筆者曾專門撰文將事件營銷歸納為“借勢”和“造勢”兩類,以及“明星策”“體育策”“新聞策”“輿論策”“活動策”“概念策”6大策略。未來的趨勢,則將會是6大策略的組合使用。
(四)品牌銷售之網絡終端的強化
品牌虛擬化經營的緣起與我國企業為國外品牌OEM貼牌加工有極大的關系,國際品牌出商標,到中國訂貨生產,自己并不需要有龐大的工廠設備等。比如我們熟悉的有耐克鞋、玩具等。品牌虛擬化經營的方興未艾,也標志著品牌管理及銷售“人海戰術時代”的終結。評論一家公司的規模已不再視其“人員多少”而定了。目前國內的品牌,也有不少虛擬化經營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