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怎樣面對可能的利空?
特邀嘉賓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國金證券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張 斌
主持人:伍 年
梅新育認為到歐盟注冊公司會是個不錯選擇。
如果還將2007年部分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視為產業升級的利好因素,那么,業界對目前出現的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將再下調4%的傳言就顯得不那么樂觀了。
盡管相關政府部門都以不確定和不知情回應此傳言,然而,有知情人士稱,出口退稅率進一步下調的具體操作已在研究。甚至不久前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與會的眾多企業紛紛相傳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將可能下調4個百分點,從11%降到7%。
這在行業引發眾多爭議,一方面,在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加的壓力下,及國家可能調整貿易順差的大背景下,對紡織服裝行業這個產生貿易順差的最大產業進行“調整”被更多人認為可信且極有可能;另一方面,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產業環境中,出口退稅率高達4%降幅的傳言則引發了部分企業的恐慌。
相關分析人士預測,結合目前出現的不利因素,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將可能有25%—30%的企業退出市場。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也曾對外表示,目前,紡織企業兩極分化的趨勢正在加劇,有2/3的企業處于虧損邊緣。
由此,在行業整體利潤不高,外部經營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出口退稅率短時間兩次下調引起業界爭論。
主持人:對于傳言中4%的出口退稅率下調幅度,您認為調整幅度是否過大?
張斌:4%的調整幅度有點過大,對紡織服裝行業和企業影響肯定大于前幾次。我贊同下調退稅率,但不贊同下調幅度如此大。我個人認為2%應該是比較適宜的。目前美國經濟放緩,對美紡織服裝出口肯定受到影響。2008年出口已經比較艱難,增速肯定低于2007年,如果再大幅下調退稅率,出口增速可能下降很快。而過快的行業整合,其實對行業和企業都是不利的,畢竟出口這架馬車的拉動力強于內銷,內銷是平穩增長,在短期內還不能完全替代出口的作用。
梅新育:從國家最近的幾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來看,針對的都是第二類和第三類國際競爭力非常強的產品,以及出現投資過熱情況的產品。不過,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地區,對所有產品均采取完全退稅政策,而中國企業享受的卻是部分退稅政策,以此推算,中國出口企業其實需要比海外競爭對手多負擔4%~17%不等的增值稅。
主持人:那么,如果出口退稅率在2008年真的下調4%,您認為紡織服裝企業最直接有效的應對方法是什么?
梅新育:可以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成本壓力大、技術含量低的企業可以到歐盟注冊公司,享受與歐盟企業同等市場待遇的同時,還可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另外,國內消費市場很大,有許多空白點,未來幾年,大量的中國企業必須從廉價出口轉向開拓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