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報顯示紡織服裝類公司業績兩極分化明顯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約有14家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年度報告。從這14家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紡織服裝類企業的兩極分化現象較為明顯。
一部分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利潤攀升。其中,受市場因素影響,山東海龍的粘膠纖維價格上漲,毛利率上升,公司因此實現凈利潤2.76億元,同比增291%。孚日股份的產銷形勢也比較樂觀,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利潤總額2.24億元,同比增長10.61%;實現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2%。ST浪莎則借助債務重組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榮登每股收益排行榜榜首,年報顯示,該公司完成營業總收入1.32億元,實現凈利潤3.46億元,每股收益5.21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降為1362萬元,每股收益也成了0.20元。
與此同時,一部分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的贏利狀況出現下滑甚至虧損。其中,絲綢股份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3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67%,實現主營業務利潤3.0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70%,實現凈利潤1.4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43%。常山股份營業利潤4797萬元,同比降低5.33%;凈利潤5088萬元,同比降低1.10%。華紡股份則全年虧損7500萬元,每股虧損0.24元。據分析,華紡股份的虧損原因主要有四:計提壞賬準備5400萬元左右;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64萬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86萬元;在年度審計中調整的其他成本費用影響當期損益1940萬元。
此外,從年報中可以看出,還有一部分紡織企業開始另尋途徑,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空間。
紡織服裝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大行業,但近幾年來,出于國際國內環境的發展變化,該行業在面臨新市場機遇的同時,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在紡織服裝業之外開發第二職業,成為一部分紡企的現實選擇。其中,孚日股份將進軍可再生能源領域,常山股份則準備在另一熱門行業———房地產領域一試身手。
孚日公司認為,作為紡織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主要依靠產能的不斷擴張,但在目前行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下,這個目標顯然有一定難度。因此,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公司在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核心業務、穩固家紡產業領頭地位的同時,還積極推進適度多元化戰略,穩健進入新能源產業。據了解,該公司在新能源、高科技等領域正積極與國外公司開展合作,涉足技術密集型的光伏產業。
此外,據年報顯示,經過重大資產重組以后,000301(絲綢股份)已經脫離了紡織加工行業,轉投熱電供應、城市化服務、水務等領域。(中國服飾報)(E09)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