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生意冷淡 縫機配套產業銷售人員難坐住
“以前我們最多只要在紹興縣轉轉就可以了,現在卻連杭州市區、蕭山等地也只能硬著頭皮去了。”這幾天,柯橋新世紀廣場一家縫紉機企業的銷售人員抱怨說,紡織服裝行業內憂外患不少,競爭明顯加劇,連配套產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以前賣幾百臺縫紉機,只要等別人上門;現在賣幾十臺縫紉機,也要主動出擊了。”
從柯橋的一些縫紉機銷售店里了解到,隨著年后紹興縣各服裝廠開工,照理縫制設備的銷售和維修生意應該十分紅火,但目前卻顯得非常冷清。一家臺州縫制設備生產企業的銷售人員介紹,具有一定規模的服裝廠,一般配有1至2名針車、平車專業維修師傅,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養護。而規模相對較小的服裝廠,如果縫紉機壞了,一般將縫紉設備運到專業維修店維修或請專業維修人員到工廠里維修。
“一臺1000多元的縫紉機使用壽命一般只有七八年,但有些企業看行業不景氣,現在硬是讓它們撐著不更新。”這位銷售人員說,這兩年紡織服裝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企業只能勒緊褲帶降低成本,所以紡織服裝配套產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現在,不少紡織服裝配套產業銷售人員只能更加‘熱情’了,哪里招人猛就往哪里趕,哪里在造廠房就往哪里去探營。”
紹興縣馬鞍鎮一家繡花廠的老板介紹,這幾天,上門向他推銷繡花機產品的人就有好幾個,連做繡花機零件的也頻繁打電話來聯絡業務。“我最近在外面貼了招工啟事,人家見我產能要擴大,馬上就上門來咨詢業務了。以前是我們去問人家,現在人家卻反而對我們熱情了,這也是形勢所迫。”
迫于眼下紡織服裝行業的不景氣,紹興縣一些紡織服裝配套產業的商家也開始在銷售和售后服務上做文章。從紹興縣的部分鎮街采訪了解到,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降低紡織服裝廠家的成本,不少紡織服裝生產機械的零件和維修店、制版公司等配套產業紛紛落戶生產基地。
“紡織服裝配套產業銷售人員熱情增加,說明這條產業鏈不是中斷的,但卻是需要完善的。”中國輕紡城的一些布商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