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孽不可活?中國鞋業落難記
如果我們還有記憶,那么珠三角的上空現在還一定殘留著些許的哀鳴,如果閉上雙眼捂住雙耳我們就能讓噩夢離去的話,那么想必也就不會這般的讓人神傷了。就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珠三角制造業的“滅門慘案”還歷歷在目,而對于中國最大的制鞋基地,這沉重的打擊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假如時代注定要讓這些成為歷史,那么我們別無選擇,但是,如果幸存卻還要“自投羅網”,那是否算是自作孽,不可活呢?
幸存鞋業萬雙“問題鞋”出口落網
事出有因,日前中山檢驗檢疫局中港辦查驗人員在現場抽查時發現,一家企業出口的1123箱,11230對鞋存在問題安全鞋。在隨機抽查的20箱中,竟然發現10箱安全鞋的鞋面與鞋底的接合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割痕,割痕非常隱蔽,查驗人員用力按壓鞋面后才能發現。其中最嚴重的一箱,10對鞋中有9對都存在割痕。發現問題后,查驗人員要求企業有關負責人到場復核,原來該企業負責人對產品自身的質量問題并不知情。
光環之下,切勿玩火
鞋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勢必向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轉移。這也是珠三角一片鞋都轉瞬消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想在沿海鞋業占有一席之地絕非容易,然而,盡管拼力保全了一方凈土,但是能否長存卻全在于自己。這次的疏忽,直接會造成企業20多萬美元經濟損失,而一旦出口,按照合同的規定還將賠償收貨人兩倍貨值的罰款。最重要的是,這會對企業的形象和聲譽造成惡劣的影響。據了解,該公司是一間年產100多萬雙安全鞋的大型企業,年產值1億多元,產品100%出口歐、美,并于2004年6月獲得了歐盟、加拿大等國生產安全鞋的確定證書。擁有眾多光環的企業最怕的就是這樣的事了,風口浪尖的人物是不容許玩火的,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點火星也會燎原。
中國制造,要走的路還很長
盡管中國一直享有“世界鞋生產制造大國”的美譽,但是“中國名牌”寥寥無幾。非但沒占領高端市場,而且要隨時面臨反傾銷的威脅,加上當今遇到諸如原材料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加大等不利因素,面臨的只有減產或停產關門。有些較好的企業,也因為缺乏自主品牌,只能靠給國外品牌加工掙微薄的錢。中國鞋業也意識到,只有打出自有品牌,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踏進高檔大商場,強攻高端市場才是出路。但是,只從一些小的細節我們就不難看出這將是漫長的旅途,不是警告,不是看守就能讓這樣的情況禁止,觀念的創新才是永不停滯的賺錢秘方……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如果不牢牢占領這個市場,就只能在市場竟爭中輸給跨國公司。怎么樣實現由制鞋大國向制鞋強國轉變的夢想,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