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家制鞋等韓企“半夜逃離”背后
“高博箱包有限公司”里冷冷清清,韓國老板已卷款走人半年。
青島的韓國城里生活著很多韓國主婦。
港企、臺企、韓企,中國經濟領域風云一時的企業,是“半夜逃離”還是在“拐點”徘徊?
珠江三角洲在產業升級問題上,是將成為“先驅”還是“先烈”?
本版從今日起刊發專題報道,從調查國內有代表性的產業轉移地區入手,剖析珠三角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和挑戰。
僅僅去年一年,就有87家韓國企業未經清算離開了山東,官方說法叫做“非正常撤資”,媒體命之為“半夜逃跑”。事實上,過去5年里,“半夜逃跑”一直在上演,2003年有21家,2004年有25家,2005年有30家,2006年有43家,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只不過,2007年一下子上升到87家,讓相關人士吃了一驚,乃至韓國政府派出調查組來中國調查。
“半夜逃離”是怎樣發生的?這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現實?釋放出什么樣的信號?如何應對“半夜逃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在韓資企業最為密集的山東青島展開了調查。
3月15日,本報記者來到了位于青島北部的城陽區采訪,城陽是韓國企業最為集中的一個區域,青島4000家韓資企業當中,有半數以上落戶城陽區以及毗鄰的李滄區。
村支書至今心有余悸
在城陽區國城路204號,記者找到了“高博箱包有限公司”的廠址,公司銘牌已經脫落殆盡,只有仔細辨認才能看出公司名字。這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韓國公司,高峰時雇用工人320余人,去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后,老板卷款走人。
“高博”此處的廠房是租用的,產權所有者是城陽區小北曲村。記者以租用廠房的名義聯系到該村的黨支部書記紀勝師后,紀書記首先問租用廠房做什么,如果還是箱包生產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話,給的租金再高也不會租。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