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鞋企如何應對匯率變動?
有關匯率的變動牽涉到出口企業的外貿風險。對此,泉州多家出口企業的負責人日前一起探討了諸多應對之策,其中,部分技巧已經過實務考驗,被認為行之有效。
技巧一:簽訂保值協議
目前,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采用“遠期結售匯”,即企業和銀行按照當前的匯率進行遠期的結算,從而鎖定風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出口產品生產周期長的企業,待出貨日期確定后,企業可立即向銀行申請價位鎖定,簽訂產品的保值協議。如此一來,在約定期限內,無論有關匯率是升還是降,對企業而言其利潤均不變。
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認為,在結算方式上,出口企業應盡量采用即期結算方式,如即期信用證(L/C),而如果采用電匯(T/T)方式,應盡量提高訂金的比例。在電匯方面,多數企業是先收總貨款的30%%作為訂金,剩余部分在提單出來后再付清。為規避匯率風險,企業應提高訂金的比例,如收總貨款的50%%,甚至更多。
技巧二:改變結算幣種
據分析,有關匯率變動的幅度和走勢因相對幣種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企業可改變僅以美元結算的單一結匯方式,用進口國貨幣取代美元進行國際結算。如出口歐盟國家的貨物,可采用歐元結算,出口韓國的貨物,可采用韓元結算,以分散風險。如果采購商是歐盟國家的,企業可以歐元報價給客戶,并簽訂以歐元價格為基礎的采購合同。就目前的實務情況來看,多數來自歐盟國家的采購商都能接受這種報價。
技巧三:“拆單”
業內人士認為,有關匯率變動的幅度往往跟訂單所涉及的時間跨度相關。所以,企業在接單時應多接3個月以內交貨的短期訂單,盡量避免接長期訂單。而對于不可避免的長期訂單,企業可采取“拆單”的方式處理,也就是分期簽單,這樣便可分開時段簽訂產品價格。在報價方面,企業最好能給客戶一個有效期,并說明若匯率浮動太大的話,價格將作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