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時代的品牌領導力
近日,應《中國紡織報》的邀請,筆者對家紡行業的五個企業進行了點評。通過這次配合《中國紡織報》的點評,發現《中國紡織報》列舉的幾個家紡案例,對于正處在發展中的家紡行業來說,是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故筆者在此借花獻佛,將這幾個案例列于后,希望能夠給家紡企業,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中國紡織報》:
優秀的品牌經營者必然是一個具備獨立思考精神的人
品牌領導力關鍵詞NO1: 獨立思考
面對變化的環境,獨立思考是讓品牌生命能不斷延續、創新的關鍵,面對再次取舍、抉擇的過程,它需要始終如一地圍繞品牌的核心、內涵,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一個品牌很難,在品牌的每個階段中,都有不同的品牌內容與問題。無論面對某個品牌的個性、品牌結構、品牌創新,還是一個人的理想、實現抱負、生命始終,在變化成長中都要堅守品牌的核心,變化于形,執著于心,獨立思考在此時則顯得猶為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說,品牌精神的基石應該是獨立思考。優秀企業家首先是獨立思考者,是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的推崇者,在這個充滿喧囂、躁動與誘惑的世界,對于企業家來說,具備思考精神,善于獨立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代表人物:黎建榮(志達紡織裝飾公司黎建榮總經理)
代表品牌:志達
行業評價: 他帶領的志達紡織裝飾一直引領著行業潮流,并創新不斷,而在此間所體現出的超越一切的獨立思考的精神尤其為同行所佩服,而對行業和合作伙伴的責任和感情,對現在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期待,使他成為中國家紡業的重要人物
事跡:
2008年,志達在每年必參展的業內資深展會“深圳國際家紡展”上,將首次運用品牌形象“水魔方”進行展示,一改傳統以產品展示為主的參展方式,而是大膽的以“概念規劃”,通過多媒體信息結合高科技技術的獨特表現手法來傳達品牌理念,從而給客戶帶去對一個品牌縱深的認識,黎建榮強調在為志達設定一個愿景規劃的同時,我們正在思考另一個命題,如何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客戶去規劃一個未來,給客戶發展所需要的東西,給他超前的東西,讓志達為客戶提供更多“附加值”,并為他的發展提供最大的助力!“我們已為客戶設計了一個未來的計劃”,黎建榮說,“很多時候,客戶的需求和發展也是我思考的一個動機和動力!”
這是一個從不缺乏獨立思考精神的企業帶頭人,97、98年的面料批發還沒有零剪業務,當時的黎建榮負責華東區域,正逢滬臨高速開通,讓快速送貨成為可能,黎建榮敏銳感知到這個變化可能帶給他們的機遇和變化,馬上以上海為試點,對客戶實行‘送貨上門、零剪業務’,方便和降低經銷商的風險,而此一創舉在當時面料批發市場是從沒有過的先例!
沙發布是志達很重要的一塊業務,在上一代領導者的努力下,已經在行業內有了一定的地位。直到97年,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岔路口。他不想停留在純粹賣“沙發布”的階段,他在思考另一個問題,我的“沙發布”很漂亮,可客戶對有些面料認可了,有些卻沒有認知,僅用語言告知似乎顯得蒼白,什么是“更主動”的方式?這一“思考”讓志達給客戶多做了一件事:我既然知道這個沙發布是很漂亮的,我為什么不能直接自己做出沙發給客戶看。這一思考創造了“布藝沙發的輝煌歷程”,也讓志達正式進入“布藝沙發”跑道,99年,志達已變成了權威的布藝沙發制造商,行業曾以他每年推出的從款式、面料到設計均無保留的“布藝沙發全書”為“至尊寶典”,而他不斷針對布藝沙發的推動及不斷倡導的技術改造也一直推動著布藝沙發跟普通沙發平分秋色,對此他的想法是“蛋糕做大了,小塊也是大的”,2000年,志達沙發以全新的品牌――“羅闌德”正式拓展國內市場,在專業的布藝沙發領域得到了行業及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其實在多年以前,志達就已經開始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令客戶得到長遠、持續的發展?單店的營業額怎樣才能得到提升?什么模式能讓客戶銷售更為便捷?很簡單:傳統窗簾店單憑窗簾布的經營,顯得有點單薄;而要提升營業額,也只有加大產品的寬度,讓經營產品豐富起來!因此,這一系列的思考催生了國內首創的“配套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積極響應,成了行業內領先、超前的經營模式。短短幾年,“志達家居布藝”品牌以連鎖加盟的模式迅速擴張!迄今為止,已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出專賣店逾兩百家,成功地完成了銷售渠道模式的建設。這一次他又以獨特的思考方式震撼了業界!
企業家的獨立思考不僅需要勇氣和智慧,而且需要本錢。黎建榮獨立思考的本錢就是“志達”的產品,就是“志達”本身,就是他的合作伙伴。 很顯然,黎建榮憑借他的獨立思考在塑造著家紡大時代的“志達”,更奠定了志達在加盟經營領域里無可取代的位置!
點評:
對于任何企業而言,最好的競爭就是沒有競爭。我們把這種思想冠以一個名詞,就叫“成為第一勝過做得更好”,要選擇項目,就要設法讓自己成為這個項目或行業的第一個,成為品類第一,使自己具備先發優勢,不做第二個或者后來者。
要做就做最早,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這也是志達不斷成功的原因。從“零剪業務”到“布藝沙發”再到“水立方”,黎建榮都在創造第一。
《中國紡織報》:
學習是品牌成長的源動力
品牌領導力關鍵詞NO2:持續學習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家之間的競爭是綜合知識的競爭。學習是企業家不斷進化的唯一途徑。因此,企業家必須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習者,善于終身學習,不斷實現自我突破。
企業家的成就與學歷沒有必然的關系,只與他們是否好學有關,與是否愿意接受外部智慧有關。
才路就是財路,才能通財。所以,企業家要善于學習,善于把自己的企業變成一所學校,吸引天下才子到這所學校來,使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生。
代表人物:李植茂(大視野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
代表品牌:大視野
行業評價:他以一種經久不衰的充沛精力,從傳統學校的一個普通老師一路闖蕩至最風起云涌的商業江湖,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不斷學習的心態一直在推動他改變人生軌跡,也令他總是走在行業的最前沿
語錄:只要對某件事抱有好奇心,我就無論如何都會繼續下去,好奇心與持續學習一直是我最大的動力 ------李植茂
事跡:
熟悉李植茂的人都知道,李植茂思維超前,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事件,不同行業去挖掘,感悟新思想。
可能是做過學校團委書記的緣故,從1997年開始,李植茂總是“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知識,無論是來自書本還是實踐,2004年,還在讀中山大學的在職經理工商管理碩士的李植茂又緊鑼密鼓地報了東華大學舉辦的中國家紡CEO總裁高級管理研修班,2006年,李植茂續報了中大EMBA班, 每節課他都聽得津津有味,他說:“ EMBA班的老師們講的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營案例。班上的學員都是來自各個不同行業的企業家。我們不同行業的經營者經常會進行交流。行業雖然不一樣,但是企業的管理模式都是相通的。這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課下,身為中山大學企業家校友會理事的李總經常組織EMBA班的同學們到各個企業去交流,實現課余的“EMBA”交流,大家收益都很大!李植茂說,“我計劃做的事情,如果不懂,就要先去學習。要想做企業,就必須不斷地去學習”
李植茂總結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讀書、閱人、行路” ,“讀書”,增補學問,提高修養;他的方式是持續地回學校“加油”;“閱人”,互相交流,碰撞火花;李植茂私下把自己的朋友又進行“企業圈”“導師圈”“信仰圈”“生活圈”等劃分,不但交流起來有的放矢,而且收獲良多;“行路”,增加閱歷,開闊視野,每年國內外的考察,游走總是讓他的思想沉淀找到了落腳點!但李總還是感慨多年商海真刀實槍的闖蕩最能鍛煉人,而經過系統的EMBA課程的學習,則把實踐、理念變成了理論,李總認為“人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這樣生命才有活力”。
逛商場,是李植茂喜歡的另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他的一位下屬講述了他們在北京逛宜家的經歷:那時,“宜家”店在北京剛開不久,我跟著李總逛宜家,連逛幾個小時了,李總不但“不恥下問”,而且不亦樂乎 …… 一天下來,我們下屬叫苦不迭,腿都逛軟了。回到賓館,李總還能興致勃勃地對宜家產品的整合能力、設計能力以及企業的運營能力進行了一番分析!絲毫沒有一點累的跡象;我們真的很佩服;除了國內逛,李植茂每年還要去法蘭克福、法國、日本、美國等時尚之都一、兩次。每次出去都帶著他的小團隊,看設計創意流行,捕捉一些新的變化,感受當地的生活;剛參加完07年底“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高峰論壇的李總顯得意猶未盡,選擇性地受邀做主講嘉賓及參加企業、行業高峰論壇也是他的一種學習方式,而經常到產業集中的地方去看生產工廠,并保持與國內優秀的設計工作室定期溝通,都是他了解家紡業行情最有效的途徑。
除了自身是個“學習分子”以外,李植茂也很注重員工的學習和自我學習能力,會定期送書給員工,并提供不斷的培訓機會。他一貫倡導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強調員工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他說:“要讓員工感到在這里有學頭。”他認為,一個對員工負責任的企業,除了給員工物質回報外,還要關心他們的個人成長。通過學習,把理念運用到實踐,與同事交流、分享學習的感想,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促使自身不斷進步。他還認為,真正的學習是自我學習。他為此在公司內營造學習氣氛,推動學習進入自我良性循環。李總說:能辦好一所企業培訓學院是大視野企業的夢想,也是其個人的夢想。
有付出就有收獲,200 6年,加盟店多達350多家的大視野被評為“加盟品牌中國100強”,同時,李植茂本人也榮獲由行業頒發的“行業杰出貢獻獎”,成為家紡行業中的明星企業家!
點評:
從李植茂的身上,我們發現了學習對家紡行業的重要性。
家紡行業在產品設計、品牌塑造、渠道運營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今,家紡行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大部分的消費者不知道去哪里買家紡,也不知道有什么家紡品牌可以買,更不知道怎么去挑選家紡。
因此,誰能夠解決家紡行業以上三個問題,誰就能執得市場的牛耳。從EMBA學習,從家紡先進品牌學習,甚至從其他行業去學習,也許,只有不斷學習和借鑒,家紡行業才能不斷走向成熟。而到了現在,贏利模式的學習與創新,也許是拯救家紡行業的靈丹妙藥。
《中國紡織報》:
善于合作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品牌領導力關鍵詞NO.3:合作
所謂合作,就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空間范圍和時間范圍內,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優化投資環境,合理動員利用和科學各種有效資源,增強相互之間的關聯程度,使之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動態調節,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從而達到優化配置狀態,產生整體聚合能動效應。
作為一個企業家,能不能和善于不善于合作,首先看他是否組織了一個好的團隊,并能夠形成很強的團隊合作與進取精神,是一個企業家能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企業家的關鍵一環,也是一個企業能不能獲得更大發展的重要條件。
代表人物:劉錦釗(佛山特耐家紡實業有限公司劉錦釗總經理)
品牌:特耐 美居樂
語錄:
行業評價:他并不否認自己是個喜歡“無中生有”的人,也不喜歡“跟在別人后面走路”——這已經注定了他將是業界的“異數”,英雄如織,我們并不熱衷探究劉錦釗應得的名分,我們只需銘記這樣的法則——推動產業往前走的,往往是那些叛逆者,他們習慣在爭議中生存,不懼前行,煥發新生!
事跡:
在劉錦釗看來,做企業,就是一定要學會合作,所有都自己來,從零開始,太慢了,只有學會通過合作,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早在2003年,劉錦釗就提出了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專業產業化”構想,與廣美合作,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建立了“廣美•特耐家紡設計工作室”,并直接面對市場。劉錦釗認為公司運作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而院校則顯得更專業,為了讓兩者更完美地結合, 在工作室,學生從大三就可以直接參與工作,提前兩年接觸市場,這樣一畢業就可以獨擋一面直接進入工作狀態,減少了磨合時間。而與去年底,劉錦釗的”創新培訓中心”正式啟動,整合美院師資,聯合辦學,為企業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
如今,每遇到一個優勢資源,劉錦釗都會在心里開始琢磨:怎么讓它整合到“特耐”的事業中來。他總結了他的合作三步曲:認識現有資源, 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現有資源,他說,資源就是財富,資源為你所用,也就是為你所有!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