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對中國物價影響幾何?
急劇拉高的全球石油、礦石、谷物、天然橡膠等農礦產品價格,直接增大了中國商品的生產成本,進而導致物價水平的揚升。今后物價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元貶值和需求下降這兩大因素的博弈。
“投機溢價”推高生產成本
由于美元的大幅貶值,急劇拉高了全球石油、礦石、谷物、天然橡膠等農礦產品價格。這種物價刺激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以美元為貨幣計算單位的產品價格因美元貶值而直接上漲;其次是大量的美元因此轉向購買農礦產品期貨和現貨,涌現出巨量投機需求和避險需求,形成較大比例的“投機溢價”,進一步推高了農礦產品價格水平。
我國是一個加工貿易型國家,對國際市場農礦產品進口依存度較大。石油、礦石、大豆等產品進口量占據總需求量的30%以上。美元貶值引發國際市場農礦產品價格急劇上漲,也就直接增大了中國商品的生產成本,進而導致物價水平的大幅揚升。
從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趨勢來看,受到美國經濟不景氣、次貸危機、美元持有者的減持傾向等因素的影響,美元還將繼續貶值。為此,國際市場農礦產品價格還將上漲,由于不斷提高的生產成本的支撐,中國的物價水平也將高位運行。
物價走勢取決于兩大因素
今后中國物價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元貶值和需求下降這兩大因素的博弈。如果美元貶值所引發的成本提高超出了需求下降的力度,中國商品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甚至還有可能進一步上漲。如果國內外經濟減緩,尤其是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所引發的需求下降,大大超過因為美元貶值所引發的成本提高,中國的物價形勢就會全面反轉。而這兩種可能性中,后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美元貶值對中國產品價格水平的影響,還表現為在美聯儲不斷減息和繼續貶值預期的壓力下,大量美元熱錢進入中國境內攫取更大利益,由此而加劇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增大了通貨膨脹壓力。鑒于現階段內熱外冷,不同行業熱冷并存,上下游行業產品價格有升有降的復雜經濟形勢,要求我們的宏觀調控也要雙管齊下,抑制通脹與擴大內需措施同時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