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業下一步要崛起
中國鞋業下一步要崛起,要在國際市場打好“中國鞋”這張牌,要改變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低價”形象,我們必須走品牌之路,這一天遲早要走,這個門檻一定得邁。 記得2006年年底江西省某公路管理部門,在政府采購項目中,明確排斥國產空調品牌參與競爭,招標書上公開要求采購“洋品牌”空調,連海爾、格力等知名國產品牌也拒之門外。這讓人難以理解。如果連一些政府部門都戴上了“崇洋媚外”的有色眼鏡,盲目地崇拜、美化所謂的進口品牌、海外品牌,而人為地看低、貶低國產品牌,那我們努力創建自己民族品牌的希望就打了很大的折扣,這與國家鼓勵技術創新、實施名牌戰略是相背離的,是對中國企業品牌情感的巨大傷害。
處于青島同城的海爾張瑞敏元旦后發出感慨:如果是品牌就可以賺大錢,如果不是品牌什么都不是。品牌必須靠自己創造,世界不會恩賜給你。聽到這些話,作為亨達集團的當家人,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因為亨達這些年在創建品牌的道路上也曾經是無比艱辛。20多年前,亨達建廠初期為了買回被別人注冊的“亨達”商標,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雖然最終以30萬元的價格買回了“亨達”商標,但在當時花30萬元買一個“名字”,很多人說我“瘋”了,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這就是亨達品牌的價值所在!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品牌的份量。
我始終告誡亨達的每一名員工,要珍惜我們的品牌。品牌是亨達的未來,只要有了我們真正的“品”,消費者才能給我們沉甸甸的“貨幣牌”。亨達雖然是有超過3000多名員工的民營企業,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品牌創建之夢;雖然我們也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等榮譽,但正如一位品牌專家所言,市場和顧客才是真正的永遠在線的“檢驗員”。沒有市場的認可、沒有消費者的貨幣選票,所有的榮譽都是水中月、鏡中花。作為亨達的管理者,我一直堅信并重視這樣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就是在所有使用亨達產品的消費者當中,有多少人愿意向其他人推薦購買亨達的產品,如果有100個人中有90人愿意推薦,那么這個指標就是90%,如果有10人,那就是10%。無數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都在證明:善待每一個消費者的企業,才會贏得更大的天下。
中國鞋業下一步要崛起,要在國際市場打好“中國鞋”這張牌,要改變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低價”形象,我們必須走品牌之路,這一天遲早要走,這個門檻一定得邁。
這些年來,隨著亨達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的提高,我們早已著手通過自主品牌的國際資源整合,實現了國內外市場生產要素的優勢互補、強強組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全球資源為我所用。2002年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慕名邀請亨達加盟,我們從全球品牌經營戰略出發,投資參股了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這就是我們創建國際品牌的一個“孵化器”——通過其一流的國際人力資源和最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來自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世界級的專家人才聯手,形成了亨達今天的“世界頂級的設計、研發大腦”。因此,我們成功運做了除“亨達”外的第二個、第三個國際品牌:“阿迪麗娜”和“動力足”。
在創建國際品牌的道路上,我們實施了“跨國并購、借梯上樓”。在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鞋業品牌,有8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鞋是以高檔和品味著稱,只在銀座等高檔商場才能買到。這個品牌屬于一個家族式的企業,目前他的所有者自己想退出制鞋業,準備找一家有發展潛力的品牌企業企合作,共同經營這個品牌。亨達知道了這個消息后,就馬上介入其中,準備并購這個企業,即使合作也要持有絕對的控股權,如果一旦合作成功,亨達等于“借梯上樓”,接手了一塊國際高檔皮鞋生產經營市場。亨達等于把生產線延長到了國外,成品在日本組裝,制造的鞋還是要用這個品牌,其產品不是在中國銷售,而是在日本銀座和法國巴黎等世界級的高檔品牌商場銷售。因為這個日本品牌有成熟的國際市場,買這樣的國際品牌,本質上就是買特定的國際市場。同樣還是過去的亨達人在生產,但是產品的附加值迅速提高,這叫“借梯上樓”創品牌。
-
- 確定